欢迎您的到来!
中国新闻史学会2021学术年会议程正式发布
2021-10-14 17:07:52   来源:中国新闻史学会   
中国新闻史学会
〇二一年学术年会
The 2021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History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主办单位
中国新闻史学会
深圳大学
 
承办单位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深圳大学媒体融合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
中国新闻史学会各二级分会

目录
参会速览
一、开幕式及大会主题发言议程
开幕致辞
大会合影
大会主题发言
二、院长论坛议程
三、主编论坛议程
四、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会议议程
五、分论坛议程
01 新闻传播史专题论坛
02 新闻传播教育史分论坛
03 外国新闻传播史分论坛
04 网络传播史分论坛
05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分论坛
06 台湾与东南亚华文新闻传播史分论坛
07 广告与传媒发展史分论坛
08 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公共关系联合分论坛
09 舆论学分论坛
10 传媒经济与管理分论坛
11 视听传播分论坛
12 新闻传播思想史分论坛
13 应用新闻传播学分论坛
14 编辑出版史分论坛
15 媒介法规与伦理分论坛
16 传播学分论坛
17 中国特色新闻学分论坛
18 党报党刊分论坛
19 符号传播学分论坛
20 计算传播学分论坛
21 地方新闻史分论坛
22 博物馆与史志传播分论坛
23 健康传播分论坛
24 博士生论坛
六、闭幕式议程
海德酒店交通导引
海德酒店入住提示
 

参会速览

Ø 会议酒店
名称: 深圳市海德酒店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后海滨路3368号鹏润达商业广场东座
电话: 0755-86929999
 
Ø 用餐信息

时间:
 
 
地点:
10月15日晚餐;
10月16日午餐、晚餐;
10月17日午餐
深圳市海德酒店2层金潮燃宴会厅
 
Ø 大会报到与注册

时间: 10月15日全天
地点: 深圳市海德酒店13层大堂
 
Ø 开幕式及大会主题发言

时间: 10月16日08:30-12:00
地点: 主会场M1107
 
Ø 院长论坛

时间: 10月16日14:00-18:00
地点: 12层多功能厅2
 
Ø 主编论坛

时间: 10月16日19:00-21:00
地点: 12层多功能厅1
 
Ø 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会议

时间: 10月16日19:00-21:00
地点: 会议室M1101
 
Ø 各学术分论坛

01 新闻传播史专题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6日14:00-15:30
第二场 10月16日15:50-17:10
第三场 10月17日08:30-09:50
第四场 10月17日10:10-11:30
地点: 会议室M1101

02 新闻传播教育史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6日14:00-17:30
第二场 10月17日08:30-12:00
地点: 会议室M1102

03 外国新闻传播史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6日14:00-17:00
第二场 10月17日09:00-12:00
地点: 会议室M1103

04 网络传播史分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6日14:00-17:00
第二场 10月17日09:00-12:00
地点: 会议室M1105

05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分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6日14:00-15:30
第二场 10月16日15:45-17:15
第三场 10月17日08:30-10:00
第四场 10月17日10:15-11:45
地点: 会议室M1125

06 台湾与东南亚华文新闻传播史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6日14:10-15:00
第二场 10月16日15:10-16:00
第三场 10月16日16:20-17:25
第四场 10月17日08:30-09:40
第五场 10月17日10:00-11:10
地点: 12层多功能厅3

07 广告与传媒发展史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6日13:30-15:00
第二场 10月16日15:10-16:40
第三场 10月16日16:50-18:20
第四场 10月17日08:00-09:30
第五场 10月17日09:50-11:20
地点: 会议室M1108

08 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公共关系联合分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6日13:30-15:30
第二场 10月16日15:30-17:30
第三场 10月17日09:00-10:30
第四场 10月17日10:30-12:00
地点: 会议室M1112

09 舆论学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6日14:00-15:45
第二场 10月16日16:00-17:45
第三场 10月17日09:00-10:30
第四场 10月17日11:00-12:30
地点: 会议室M1109

10 传媒经济与管理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6日12:45-18:30
第二场 10月17日07:45-12:00
地点: 会议室M1110

11 视听传播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6日14:30-15:50
第二场 10月16日16:10-17:30
第三场 10月17日08:30-10:00
第四场 10月17日10:15-11:45
地点: 12层多功能厅6

12 新闻传播思想史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6日14:00-15:30
第二场 10月16日15:45-17:15
第三场 10月17日08:30-10:00
第四场 10月17日10:15-11:45
地点: 会议室M1122

13 应用新闻传播学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6日14:00-15:40
第二场 10月16日15:50-17:30
第三场 10月17日08:30-10:10
第四场 10月17日10:20-12:00
地点: 会议室M1120

14 编辑出版史论坛
时间: 开幕式 10月16日14:00-14:20
第一场 10月16日14:20-16:00
第二场 10月16日16:20-18:00
第三场 10月17日08:30-10:10
第四场 10月17日10:20-12:00
地点: 会议室M1123

15 媒介法规与伦理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6日14:00-15:30
第二场 10月16日15:45-17:15
第三场 10月17日08:30-10:00
第四场 10月17日10:15-11:45
地点: 会议室M1115

16 传播学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6日13:30-17:00
第二场 10月17日08:30-12:00
地点: 会议室M1116

17 中国特色新闻学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6日14:00-15:20
第二场 10月16日15:30-17:00
第三场 10月17日09:00-10:20
第四场 10月17日10:30-12:00
地点: 会议室M1126

18 党报党刊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6日14:00-15:30
第二场 10月16日15:50-17:30
第三场 10月17日08:30-10:10
第四场 10月17日10:30-12:00
地点: 会议室M1118

19 符号传播学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6日14:35-16:05
第二场 10月16日16:20-17:35
第三场 10月17日09:00-10:30
第四场 10月17日10:45-12:00
地点: 会议室V1106

20 计算传播学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6日13:55-15:20
第二场 10月16日15:40-17:05
地点: 12层多功能厅1

21 地方新闻史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6日14:00-15:20
第二场 10月16日15:30-16:50
第三场 10月17日08:30-09:50
第四场 10月17日10:00-11:30
地点: 会议室V1123

22 博物馆与史志传播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7日09:00-12:00
地点: 12层多功能厅1

23 健康传播分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6日14:00-16:00
地点: 腾讯会议直播

24 博士生论坛
时间: 第一场 10月16日14:00-15:40
第二场 10月16日15:50-17:30
第三场 10月17日08:30-10:10
第四场 10月17日10:20-12:00
地点: 12层多功能厅5

 
Ø 闭幕式

时间: 10月17日14:00-16:00
地点: 主会场M1107

一、开幕式及大会主题发言议程

开幕致辞

时间 10 月 16 日 08:30-09:00
地点 海德酒店主会场M1107
主持人 巢乃鹏(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流程 1. 深圳市委宣传部领导致辞
2. 深圳大学校领导致辞
3.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润泽致辞

大会合影

时间 10 月 16 日 09:00-9:15
地点 海德酒店主会场M1107
 

大会主题发言

时间 10 月 16 日 09:30-12:00
地点 海德酒店主会场M1107
主持人 余清楚(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评议人 陈建云(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
陈先红(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报告人 1.迈克尔·舒德森(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媒介与传播史研究中的技术决定论
2.林如鹏(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关于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人才培养的思考
3.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在历史叙述中开启未来
4.程曼丽(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教授)
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建构的理论渊源探析
5.陈昌凤(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信息传播中的算法善用:一种规范性视角
6.隋岩(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
加速社会与群聚传播:信息现代性的张力
7.吴予敏(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新闻传播学的历史意识
8.王润泽(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
信息社会转型中的新闻学知识体系创新

二、院长论坛议程

时间 10 月 16 日 14:00-18:00
地点 12层多功能厅2
主持人 巢乃鹏(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
与会者  
隋岩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陈昌凤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张涛甫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  
王润泽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李本乾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  
蒋晓丽 四川大学企鹅新媒体学院院长  
余清楚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张红军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董天策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韦路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  
张明新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  
支庭荣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刘明洋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张举玺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苏宏元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姜飞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张晓锋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韩立新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姜红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廖圣清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赵丽芳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许加彪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陈信凌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李珮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李秀云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彭祝斌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马锋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程丽红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廖声武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田秋生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侯迎忠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刘传红 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三、主编论坛议程

时间 10 月 16 日 19:00-21:00
地点 12层多功能厅1
主持人 杨洸(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
与会者  
唐绪军 《新闻与传播研究》主编  
刘海龙 《国际新闻界》主编  
朱春阳 《新闻大学》执行主编  
隋岩 《现代传播》主编  
邓树明 《新闻界》总编辑  
刘鹏 《新闻记者》主编  
周蔚华 《新闻春秋》主编  
陈昌凤 《全球传媒学刊》执行主编  
虞淑娟 《南京社会科学》副总编辑  
张毓强 《现代出版》副主编  
李晶 《编辑之友》副主编  
云慧霞 《中国编辑》副主编  
李蕾 《新闻与写作》副主编  
姜飞 Journal of 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主编  

四、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会议议程

时间 10 月 16 日 19:00-21:00
地点 会议室M1101
主持人 邓绍根(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席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与会者 中国新闻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主议程 讨论学会二级机构管理工作


五、分论坛议程

01 新闻传播史专题论坛
第一场 | 10月16日1400-1530 | 会议室 M1101

主持人 黄春平(深圳大学)
评议人 向芬(中国社会科学院)
报告人 倪延年(南京师范大学) 简论早期“中国新闻人”诞生及中国古代新闻人的演变路径——公元前722至公元1912年中国新闻人的足迹
徐新平(湖南师范大学) 论清末白话报的业务革新
李秀云、方佳辰(天津师范大学) 思想整风与劳动整风:《解放日报》报人群体聚合的有力途径
王天根(安徽大学) 中国特色与世界格局:《解放日报》与中国共产党早期政党文化建设
赵新利(中国传媒大学) “两分法”作为一种宣传战略的确立与展开——以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为中心
钱晓文(上海师范大学) 抗战时期中共在沪报刊宣传统战策略的特征及启示:以文化领导权为视角
陆扶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三次“离职潮”:对新旧传媒博弈史的误读
 
第二场 | 10月16日1550-1710 | 会议室 M1101

主持人 向芬(中国社会科学院)
评议人 黄春平(深圳大学)
报告人 俞凡(山东大学) 毛细管何以通畅:中共在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基层的舆论动员模式
赵丽芳、毛湛文(中央民族大学) 20世纪上半叶印度藏文报刊《各地新闻明镜》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探究
褚金勇(郑州大学) 报刊与纪念:中共报刊政治纪念的意义生成
刘书峰(中国传媒大学) 行动者网络视角下新中国广播宣传网建设研究
陈寅(上海大学) 央视春晚与中国民众媒介生活的变迁
李勇(重庆师范大学) 图画叙事如何建构国家认同?——对建国初期连环画传播的考察(1949-1956)
李兴博(中国人民大学) 新中国新闻传播类辞书出版考释
王雪驹(北京工商大学) 情报、信息与新闻:汉口乐善堂的调查活动——作为新闻史研究面相的情报史
 
第三场 | 10月17日0830-0950 | 会议室 M1101

主持人 赵新利(中国传媒大学)
评议人 王天根(安徽大学)
报告人 谢鼎新(南京财经大学) 民国广播史料整理与研究初探
田建平(河北大学) 文集之证:元朝中后期出版管窥——以《全元文》(第三十七册)为例
黄春平(深圳大学) 中共早期党报党刊史料系统化整理刍议
齐辉、陈康(重庆大学) “血火中的奋斗”:“重庆大轰炸”时期中国报业的损失、应对与抗争
向芬(中国社会科学院) 名与源:关于新闻传播学“中国学派”问题的重思
王亦高、范屹槟(中国人民大学) “听戏”:再思媒介史书写的声音之维
 
第四场 | 10月17日1010-1130 | 会议室 M1101

主持人 王天根(安徽大学)
评议人 赵新利(中国传媒大学)
报告人 刘大明、李雨(西南政法大学) 学生运动的时代强音——《大众生活》与一二九运动
李宏刚、郑珂(新疆大学) 抗战时期《新疆日报》文化劳军报道分析
闻学峰(浙江万里学院) 《新青年》第九卷主编者问题再探——兼论“上海、广州两个编辑部并存”
康智、王晓琳(内蒙古大学) 视觉动员与民族共同体强化:民国时期纪录片的社会教育功能考察
李兴博(中国人民大学) 新中国新闻传播类辞书出版考释
赵鹏(山东师范大学) 揭露与动员:《燕京新闻》在近代学生运动中的作用——以“沈崇事件”为中心
 
02 新闻传播教育史分论坛
第一场 | 10月16日1400-1730 | 会议室 M1102 | 腾讯会议:486 356 588 密码:211016

主持人 薛可(上海交通大学)
评议人 何志武(华中科技大学);彭祝斌(湖南大学)
报告人 邓理峰(中山大学) 公共传播教育的三种使命
黄玉波(深圳大学) 以合为减:智能时代传媒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思路与探索
王仕勇(重庆工商大学) 网络舆论情感表达的价值面向及其实践路径
李建新(上海大学) 新闻教师的新三关:能实操、善创造、会传道
周伟业(江苏大学) 世界新闻教育大会教育原则、议题与价值取向
刘义昆(中国地质大学) 新闻传播教育的中国方案——读张昆教授《新闻传播教育导论》
陈积银(西安交通大学) 创新与守成: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基于“学界+业界”双视角的深度访谈
贺明华(安庆师范大学) 基于CIPP新闻传播数字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朱剑飞(广西师范大学) 守正创新:新文科语境下新闻传播学科建设路径探析
王晶(厦门大学) “广告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探索
张消夏(西南政法大学) 新文科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思政”教育模式研究
 
第二场 | 10月17日0830-1200 | 会议室 M1102 | 腾讯会议:774 226 927 密码:211017

主持人 黄玉波(深圳大学)
评议人 王文锋(湖南理工学院);张冠文(山东师范大学)
报告人 杨开源(武汉传媒学院) 5G融媒体环境下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探究
郭静(合肥学院) 新文科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路径
丁韬文、刘朝霞(山西传媒学院) 融媒时代新闻评论课程中的教学创新、能力转化与价值坚守
李镓(广东财经大学) 回归本位、跨界协同与实践赋能:新文科视野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叶妮(西安交通大学) 如何让马新观教育入耳入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文本探究式教学研究
黄晓东(深圳大学) 从学科创新到产业引领——“融媒体制播”仿真国家级金课建设与实践
祁智哲(成都体育学院) 新方位、新走向:体育院校新闻学本科教育办学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陈甜甜(南京体育学院) 融合、协同与共享:新文科背景下体育新闻专业建设路径探索与创新
张晓慧(三江学院)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新闻采访》课教学改革探索
乔秀宏(中国人民大学) 在中国化与现代化之间:现代大学教育意蕴考察下的新文科建设
吴辉、张燕(江西财经大学) 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积极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03 外国新闻传播史分论坛
第一场 | 10月16日1400-1700 | 会议室 M1103 | 腾讯会议:614 124 791

主持人 纪莉(武汉大学)
评议人 辜晓进(深圳大学)
报告人 姜德锋(黑龙江大学) 发挥留学人员传播优势维护中国形象对策研究
王沛楠(清华大学) 何以“入关”:中国全球传播研究的物质性转向
毛家武(广东海洋大学) 《缅甸新光》看中国——以南海问题报道为中心的考察
杨琳、李丹妮(西安交通大学) 媒介呈现与生产逻辑:国际新闻中有关“一带一路”的策略性叙事——基于道琼斯数据库727篇海外媒体报道文本的分析
邱树添(福建省宁德市社科联/宁德师范学院) 把握发展新格局  打破定势讲故事——试论国际传播视阈下的地方路径探索
杨恬(四川大学) “相异而不隔”:来华外国留学生讲述中国地方故事的传播机制研究
白素(北京外国语大学) “援西入中”的历史纽带——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与19世纪早期在华中文外报知识生产与传播研究
李慧琴(辽宁大学) 淡色中国、多音齐鸣、多维叙事与平台策略:公共外交视野下的国家形象建构
李阳(郑州大学) 跨文化视域下中西“礼仪之争”的话语偏见及其批判研究
吴明华、彭芹(重庆大学) 媒介话语分析视角下东盟媒体中的中国企业形象研究——以华为为例
滕乐(中国政法大学) 逆全球化语境下的元叙事重构
王佳琳、郭姝璇、李家志、陈改(北京外国语大学) 疫情背景下国外英文主流媒体对于中国中医药的形象构建
 
第二场 | 10月17日0900-1200 | 会议室 M1103 | 腾讯会议:614 124 791

主持人 苏宏元(华南理工大学)
评议人 张举玺(郑州大学)
报告人 傅守祥、魏丽娜(温州大学、湖州师范学院) 跨文化传播视域中的文明互鉴与文化误读探微
刘沫潇、姜飞(北京外国语大学) 新实用主义真理观视阈下西方事实核查实践探究
杜忆竹(武汉大学) “我与他”:跨文化传播中的他者审视
孙建庚(中新社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欧洲政治活动研究所) 上世纪60、70年代法新社在中国的“黄金时代”
于晓萌(北京外国语大学) 抗争范式下俄罗斯媒体抗议事件报道框架分析
李思乐(北京外国语大学) 知识考古与系谱重构:跨文化传播的人类学渊源寻绎
刘娟(北京工商大学) 后疫情时期国际社交媒体对华污名的图景、成因与启示:基于社会网络的分析
潘虹燕(成都体育学院) 国家形象与个体特征的融合:中国主流媒体的东京奥运会女运动员报道的话语分析
葛伊璠(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美英媒体对中国新冠疫苗报道的比较研究
胡洁(湖北大学) 美国媒体上的“红色故事”
庞明慧(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参与是否影响国际访学者的文化适应?
冯杰(中南大学) 基于推特的美国政治人物对华形象建构研究
 
04 网络传播史分论坛
第一场 | 10月16日1400-1700 | 会议室 M1105 | 腾讯会议:144 956 640

开场发言 韦路(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专业委员会会长,浙江大学教授)
主持人 曹博林(深圳大学)
评议人 吕宇翔(清华大学)
报告人 陈强、张颖(西安交通大学) 公共外交2.0:中国驻外使馆政务推特号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朱承璋、杨梓萌、戴斌、肖亚龙(中南大学) 文本框架和图片情绪:健康谣言辟谣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凌绮(北京交通大学) 社交媒体女性主义话语中的流行与抗争:以“全职太太”“家庭主妇”讨论为例
战泓玮、曾秀芹、陈演芝(厦门大学) 亲子支持与媒介干预、数字反哺间的关系构建
陈拓、陈佳沁(浙江传媒学院) “顺心而为”与“逆势而为”:大学生群体游戏陪玩服务消费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
高芳芳、徐倩(浙江大学) 电商直播中的冲动消费:主播特质与准社会交往的影响
弭皓月(深圳大学) 在线陌生人社交中的隐私风险感知与隐私行为研究:隐私犬儒主义作为中介
吴媚(中山大学) “社会性死亡”:中介化可见性之下的展演
 
 | 10月17日0900-1200 | 会议室 M1105 | 腾讯会议:144 956 640

主持人 陈拓(浙江传媒学院)
评议人 陈强(西安交通大学)
报告人 曹博林、代文犊犊(深圳大学) 在线问诊作为一种传播行为实践:基于“医-患-技术”三元视角的线上医患交流研究
张杰、彭倩(广州大学) 可供性视角下的人机互动研究:以天猫精灵为中心
吕宇翔、方格格、王耀浩(清华大学) 重建公共价值:计算式宣传与网络内容治理路径
叶韦明、赵鹿鸣(北京大学) 熟悉的陌生人:创意劳动者对算法系统的民间理论
陶建杰、尹子伊(中山大学) 农村居民数字化渠道现状、未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朱秀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成人初显期群体的社交媒体依赖、亲子性话题沟通对网络风险性行为影响研究
杜璇、刘于思(浙江大学) 在“量化自我”与“质化自我”之间:理解智能可穿戴系统技术实践中的健康自我追踪
张洁凡(中国人民大学) 你今天学了什么:在线学习社区的话语实践与披露空间
王洁蓉(复旦大学) 共鸣、解困与流动:豆瓣“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的丧文化实践
 
05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分论坛
第一场 | 10月16日1400-1530 | 主题:民族文化叙事与话语分析 | 会议室 M1125  | 腾讯会议:605 702 750

主持人 冶进海(北方民族大学)
评议人 陈峻俊(中南民族大学)
报告人 于凤静(长江师范学院) 非遗的多模态传播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廖圣清(云南大学) 意见表达的网络传播结构对群体极化的影响
范小青、鲁本笑(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知识精英的文化传承媒介实践:石茂明与三苗网的个案
李彦冰(北京联合大学) 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中华民族新面向
王圆方、喻发胜(华中师范大学、喀什大学) 隐喻与认同: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集体记忆的形塑  
邢芷欣(中央民族大学) 短视频文化空间与普米族个体文化参与——基于文化场景理论的实证研究
 
第二场 | 10月16日1545-1715 | 主题:民族地区舆论景观与教育发展 | 会议室M1125 | 腾讯会议:605 702 750

主持人 李彦冰(北京联合大学)
评议人 于凤静(长江师范学院)
报告人 刘卫东(天津师范大学) 文本译介中的跨文化意蕴
陈峻俊(中南民族大学) 新文科背景下民族新闻传播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冶进海(北方民族大学) 民族类高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然性与实然性探究
金强、郭朝阳(河北大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的路径探析
李明德、寇杰(西安交通大学) 智媒时代西部地区新闻传播专业改革提升的必要性、特殊性及其应对
 
第三场 | 10月17日0830-1000 | 主题:媒介变迁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 | 会议室M1125 | 腾讯会议:371 226 015

主持人 范小青(中央民族大学)
评议人 刘卫东(天津师范大学)
报告人 袁爱中(西藏民族大学) 论邸报在西藏的出现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帕孜丽娅·阿力木(清华大学) 女性形象·女性意识·女性话语——新时期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女性形象研究
马黛(中国传媒大学) 破壁与出圈:新世纪民族国家的共同体意识在民族题材电视剧中的想象与共嵌
侯鑫(内江师范学院) 新时代下“范长江精神”中的“共同体”意识研究
曹晔阳(中国传媒大学) 数字赋能、舆论引导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媒体平台建设对西藏地区发展的影响
 
第四场 | 10月17日1015-1145 | 主题:媒介实践与民族文化传播个案 | 会议室M1125

主持人 金强(河北大学)
评议人 廖圣清(云南大学)
报告人 肖婷婷(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论智媒时代贵州西江苗族的文化传播路径
党琼、罗中茗(广西大学) 生产性保护:广西毛南族肥套传承研究
方娅南(中央民族大学) 抖音中普米族青年的自我呈现与表演
钟华(中央民族大学) 少数民族非遗移动短视频在生产性保护中空间生产与再生产——以抖音平台中苗绣短视频为例
吴兴桐、李梦雨(深圳大学) 待定民族的身份认同:一项基于穿青新闻的话语分析
 
06 台湾与东南亚华文新闻传播史分论坛
会长致辞 | 10月16日1400-1410 | 12层多功能厅3 | 腾讯会议:622 896 127
主持人:许向东(中国人民大学)
线上致辞:阎立峰(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与东南亚华文新闻传播史专业委员会会长)
 
第一场 | 分论坛主题演讲 | 10月16日1410-1500 | 12层多功能厅3 | 腾讯会议:622 896 127

主持人 张晓锋(南京师范大学)
评议人 阎立峰(厦门大学);许燕(复旦大学)
报告人 许向东(中国人民大学) 原创力、智能化、共融性:海外华文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路径
杨琳(西安交通大学) 乡情在云上: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的海外传播
张梅(福建师范大学) 朋党化与戏剧化趋势下的台湾政论节目探究
罗奕(广西艺术学院) 短视频自媒体的“超文化回音室”形成机制探究——以滇西小哥YouTube账号为例
 
第二场 | 10月16日1510-1600 | 专题研讨:“一带一路”与海外华文传媒研究 | 12层多功能厅3 | 腾讯会议:622 896 127

主持人 许向东(中国人民大学)
评议人 毛家武(广东海洋大学)
报告人 许燕(复旦大学) 空间转换:拉丁美洲华文传媒百年历史变迁
邢永川、黄慧婧(广西大学) 从身份固化到反思总结:文化记忆视野下马来西亚华人华侨谱牒研究
叶虎、唐心阁、杨兰(厦门大学) “一带一路”倡议下《联合早报》客家文化传播论析
李凤萍、文常莹(云南大学) 东南亚华文媒体中的中国形象研究——基于“一带一路”议题报道的共词分析
孙慧英、郭嫣然(厦门大学)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新加坡华人族群认同感媒体构建研究——以联合早报网报道为例
周秀杰(厦门理工学院) 新谣的传播与新加坡国族认同研究
郑甜琪(广西艺术学院) 电视专题纪录片如何讲述东南亚华侨华人故事
 
第三场 | 10月16日1620-1725 | 12层多功能厅3 | 腾讯会议:622 896 127

主持人 邢永川(广西大学)
评议人 许燕(复旦大学)
报告人 毛家武、陈水娣(广东海洋大学) 从南海问题报道看马来西亚华文媒体的中国观——以《南洋商报》“南海仲裁案”后的报道为分析对象
陈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国际传播视域下海外华文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探析
李苗苗(暨南大学) 海外华文传媒研究40年回望——基于CNKI数据库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刘雁翎(浙江省社科院) 美国华文杂志对中华文化认同价值研究
刘娜(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表述研究
王一菡(云南大学) 生动形象讲故事 立场鲜明著文章——菲律宾《商报》建党百年特刊研究
赵安琪(广州华商学院) 东亚礼貌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第四场 | 10月17日0830-0940 | 专题研讨:台港澳媒体与新媒体研究 | 12层多功能厅3 | 腾讯会议:639 757 189

主持人 罗奕(广西艺术学院)
评议人 许向东(中国人民大学)
报告人 夏士芬(中国文化大学) 威权统合主义下的新闻团体——以50年代的“台北市报业公会”为中心
赵楠、王思晗(兰州大学) 台湾《联合报》研究
林若野(南京林业大学) 塑造共同体:战后台湾新闻学研究的形成与发展(1945-1954)
叶韦明、赵鹿鸣(北京大学) 政治冷漠与二元调和:国家认同视角下台湾青年“统独”符号使用变迁(2011-2017)
李展(厦门大学) 大陆微博意见领袖对两岸关系的立场及其影响
杨永强(南京大学) 争夺与垄断:战后初期台湾地区的报业接收(1945-1946)
 
 | 10月17日1000-1110 | 12层多功能厅3 | 腾讯会议:639 757 189

主持人 赵楠(兰州大学)
评议人 林若野(南京林业大学)
报告人 方苏(中南民族大学) 台湾独立传播主管机关:名“独立”实难“独立”——以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的组建风波与运作实践来审视其独立性
邓耀荣、张馨予(澳门科技大学) 港澳之间的政治传播研究
张彦华(中国矿业大学) 网络社群行为规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及治理——基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李佳佳(中国人民大学) 新媒体环境下的政治结社与集体动员:香港青年的政治倾向如何被社交媒体左右
赖祯黎(厦门理工学院) 对台传播融合发展研究——以厦门卫视Facebook运营为例
杨丹、张健挺(河海大学) 台湾PTT论坛中的涉陆舆论特征研究——以“三峡大坝”议题为例
 
07 广告与传媒发展史分论坛 
幕式 | 10月16日1300-1330 | 会议室 M1108 | 腾讯会议:398 680 426 密码:211016
主持人:中国新闻史学会广告与传媒发展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姜智彬教授
致辞人:中国新闻史学会广告与传媒发展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广告研究院院长杨海军教授;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广告与传媒发展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陈刚教授
 
第一场 | 10月16日1330-1500 | 主题:数字广告前沿研究 | 会议室 M1108 | 腾讯会议:398 680 426 密码:211016

主持人 段淳林(华南理工大学)
评议人 杨效宏(四川大学)
报告人 陈刚(北京大学) 中国特色广告学的前景与未来
杨海军(上海大学) 数字广告创新发展与全球卓越城市建设
姚曦(武汉大学) 未来的广告:不变的本质,跃升的能力
张殿元(复旦大学) 技术·制度·文化:数字时代中国广告创新的影响机制
廖秉宜(武汉大学) 短视频行为定向广告用户反应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于婷婷、李昀晞(华中科技大学) 价值共创型品牌社区体验链路:基于接触点视角的分析与整合
 
第二场 | 10月16日1510-1640 | 主题:新文科背景下的中国特色广告学研究 | 会议室 M1108 | 腾讯会议:398 680 426 密码:211016

主持人 杨先顺(暨南大学)
评议人 姚曦(武汉大学)
报告人 查灿长(上海大学) 在新文科建设大趋势下,对未来广告学多学科融合的几点思考
段淳林(华南理工大学) 新文科背景下计算广告的跨学科专业探索与实践研究
陈素白(厦门大学) 广告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四轮驱动构建新时代育人生态
李晓云(河南工业大学) 基于多元协同的广告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郑欢(上海师范大学) 一流课程建设的ABC
胡振宇(天津师范大学) 实践赋能:新文科背景下广告教育产学研模式的再思考
莫智勇(暨南大学) 新文科背景下广告学科课程培育体系价值重构变革探析
 
第三场 | 10月16日1650-1820 | 主题:新文科背景下的广告理论研究 | 会议室M1108 | 腾讯会议:398 680 426 密码:211016

主持人 查灿长(上海大学)
评议人 张殿元(复旦大学)
报告人 姜智彬(上海外国语大学) 从工具主义到人文主义: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广告理念的转向
杨效宏(四川大学) 中国现代广告理论建设的路径与逻辑
刘传红(江西师范大学) 广告导向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与构成要素
袁潇(南京邮电大学) “人性化趋势”理论视域下沉浸广告的逻辑建构与价值体系
李娜(武汉理工大学) 超越“方法”与重返“学科”:大数据驱动下广告学理论发展路径探析
 
第四场 | 10月17日0800-0930 | 主题:新文科背景下的广告实践与广告史研究 | 会议室 M1108 | 腾讯会议:398 680 426 密码:211016

主持人 陈素白(厦门大学)
评议人 孙会(河北师范大学)
报告人 林升梁、田智勇(暨南大学) 民国时期(1912-1948)广州广告的传播特色
夏德元、刘博(上海理工大学) 全民传播时代的人格化营销与明星广告代言的舆论风险
李华君、雷月秋(华中科技大学) 透视广告审美消费新路径:种草式整形美容广告叙事研究
杜艳艳(浙江工业大学) 中国本土化广告研究的肇始——近代广告学说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奚路阳(淮阴师范学院) 审美、情感与价值性——数字时代内容营销传播创意转向的内在逻辑及其路径
李连璧(黑龙江大学) “后网红时代”短视频平台的城市传播
 
 | 10月17日0950-1120 | 主题:后疫情时代广告伦理与公益广告研究 | 会议室 M1108 | 腾讯会议:398 680 426 密码:211016

主持人 林升梁(暨南大学)
评议人 刘传红(江西师范大学)
报告人 杨先顺(暨南大学) 儒家伦理思想对大数据营销传播伦理治理的启示
蔡立媛(江西师范大学) 世界广告伦理研究可视化分析
刘志杰(上海大学) 智媒环境下广告传播中的技术垄断
姜照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大学生对脱贫攻坚公益广告的认知、态度与行为分析——以《赞歌》为例
张雯雯(河南工业大学) 数字时代公益广告话语体系的创新路径
施州(上海政法学院) 后疫情时代健康类公益广告的传播策略——以信息图为例
 
闭幕式 | 10月17日1130-1200 | 会议室 M1106 | 腾讯会议:398 680 426 密码:211016

主持人 杨海军(中国新闻史学会广告与传媒发展史专业委员会会长)
大会总结 姜智彬(中国新闻史学会广告与传媒发展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致闭幕辞 杨海军(中国新闻史学会广告与传媒发展史专业委员会会长)
 
08 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公共关系联合分论坛
开幕式
主持人: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洪宇教授
嘉宾: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专业委员会会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吴飞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陈先红教授
 
第一场 | 10月16日1330-1530 | 会议室 M1112

主持人 赵士林(上海大学)
评议人 吴非(暨南大学)
报告人 王菁(西南交通大学) 雄心与疑虑:中国制度国际话语体系构建中的学术争议
施旭(杭州师范大学) 新媒体时代中国社会科学的全球传播
白文刚(中国传媒大学) 国家形象演变的大国博弈逻辑与中国对外传播话语创新的文明转向
李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传播规划局) 浅析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的体系重塑与框架重构
张聪、朱莲花(大连理工大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话语权建构中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周翔、陈晓琪(华南师范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国家政治话语竞争中的概念隐喻及其框架化模式——以中美日“湄公河流域开发治理”官方话语分析为例
韩红星、李烨(华南理工大学) 权利-话语理论下的美国智库与中国议题——疫情下的美国智库报告研究(2019-2020)
 
 | 10月16日1530-1730 | 会议室 M1112

主持人 赵楠(兰州大学)
评议人 施旭(杭州师范大学)
报告人 陈先红、杜明曦(华中科技大学) 在故事中旅行:叙事运输理论的隐喻、模型与运用
薛可、李思晨(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对外传播新机制
李华君、王沛佳(华中科技大学) 泛文化语境下中国故事出版传播的话语策略
魏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实践与创新——以CGTN评论矩阵建设为例
谢卓华、吴勇、李杰锋(广西财经学院) 东盟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媒介话语呈现研究
彭肇一(武汉体育学院) 中美经贸议题下中国外交话语传播框架研究——基于语料库研究法(2001-2019)
戴永红、付乐、叶雪仪(深圳大学) 国际传播赋能格局建设——以深圳中资企业为例
 
 | 10月17日0900-1030 | 会议室 M1112

主持人 薛可(上海交通大学)
评议人 何春晖(浙江大学)
报告人 郭毅(重庆大学) 数字化陷阱:数字化公共外交的实践困境、理论缺陷与伦理风险
蒋楠(中国计量大学) 以特朗普政府抗疫失败析美国公共关系价值基础
王刚、邱善灵(武汉大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媒体使用和信任:一个基于新冠疫情封城的自然实验
谢之娴(英国卡迪夫大学) 女性优势与女性在中国公共关系行业的角色制定
强安妮(西南政法大学) 新媒体公共关系的技术依赖、调优策略及研究反思
黄晓东、刘会远(深圳大学) 战略性跨境民族文化影响力构建中智媒体应用研究及实践——塔吉克、鄂温克族为例
王靖雨、荆昭延、孔志宇、陆天龙(北京交通大学) 海外施工项目中,中方员工的跨文化适应与媒介素养研究——以中印尼雅万高铁为例
 
第四场 | 10月17日1030-1200 | 会议室 M1112

主持人 蒋楠(中国计量大学)
评议人 黄玉波(深圳大学)
报告人 毛家武、唐苏萍、杨丽雅(广东海洋大学) 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南海军事化”报道的话语分析
吴晓璐(西南政法大学) 抗战时期的澳大利亚驻重庆公使馆与战时澳大利亚媒体上的中国形象变迁
孙璐(广东财经大学) 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的历史演进、现实意义、未来走向
赵楠、白飞(兰州大学) “全球共有价值”视域下纪录片《运行中国》研究
阎峰(上海交通大学) 全球文化工业视野下的明星、网红、偶像与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以W为例
张佳琳、马路遥(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 叙事学视角下中国故事与中国话语的分析及启示
张路凯(郑州大学) 建构互联网共同体:群体传播视野下的跨文化传播
闭幕式
主持人: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李华君教授
嘉宾: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专业委员会会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吴飞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陈先红教授
 
09 舆论学分论坛
第一场 | 10月16日1400-1545 | 会议室 M1109
开幕致辞 谢耘耕(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主持人 苏宏元(华南理工大学)
评议人 郭小安(重庆大学)
报告人 蒋晓丽、王博(四川大学) 构建“饭圈文化”协同治理机制
韦路、秦璇(浙江大学) 饭圈互撕的现状、影响与对策
单学刚(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网络圈群新特征的舆情工作启示
方兴东(浙江大学) 智能时代国际传播范式转变与西强东弱格局之变
林爱珺(暨南大学) 新技术对网络舆论生态的影响与综合治理
沈阳(清华大学) 网络舆情事理图谱研究
 
第二场 | 10月16日1600-1745 | 会议室 M1109

主持人 林爱珺(暨南大学)
评议人 吴锋(西安交通大学)
报告人 郭小安(重庆大学)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学知识体系的重构
苏宏元(华南理工大学) 智能传播时代网络舆论乱象及其治理
李卫东(华中科技大学) 智能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变革性影响探析
侯迎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务微信传播策略研究——以疫情防控中的“中国广州发布”为例
刘国强(四川外国语大学) 新冠疫情国际传播的跨文化解释
黄建友(西安外国语大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风险的组织传播机制
殷俊(重庆工商大学) 县级融媒体中心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研究
 
第三场 | 10月17日0900-1030 | 会议室 M1109

主持人 殷俊(重庆工商大学)
评议人 徐世甫(上海政法学院)
报告人 许静(北京大学)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所面临的国际舆论挑战与机遇:以非洲抗疟行动为例
肖珺、韦小婉(武汉大学) 虚拟偶像传播及其文化讨论
吴锋(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共产党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百年历程及经验启示
王天根(安徽大学) 批判与重建:中国舆论史探索省思
王秋菊、朱良志(河北大学) 基于YAAHP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风险评估模型分析
王石泉(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中国对外传播话语及其叙事体系的构建
陈琦(西北政法大学) 规训、惩戒与救赎:PUA情感传播中的“斯德哥尔摩效应”
 
第四场 | 10月17日1100-1230 | 会议室 M1109

主持人 王秋菊(河北大学)
评议人 王石泉(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报告人 徐世甫(上海政法学院) 智能时代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新范式研究
钱晓文(上海师范大学) 新发展理念下传媒作为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与实现路径
卢毅刚(西北民族大学) 网络场域专业意见领袖公信力研究的价值、框架与进路:基于公共卫生事件的考察
王平(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智能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规则的国际比较
荣婷(重庆工商大学) 机器人水军的历史演进、实践与治理研究
李丹珉(上海交通大学) 网络舆论影响公共政策的主要特点与治理策略研究
 
10 传媒经济与管理分论坛
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喻国明教授致辞
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丁汉青教授介绍学会发展情况
 
第一场 | 10月16日12:45-18:30 | 会议室 M1110 | 腾讯会议:774 656 822

主持人 吴小坤(华南理工大学)
评议人 喻国明(北京师范大学)
报告人 丁汉青等(北京师范大学) 一符号,不同记忆:网络百科“林徽因”条目的个案分析
刘友芝等(武汉大学) 基于算法推荐模式的社会性反思:个体困境、群体极化与媒体公共性
包国强等(上海大学) 网络时代国有文化企业主体地位巩固初探
吴玉玲(北京工商大学) 智能时代传媒产业价值生态系统的多元协同
李倩等(北京师范大学) 虚拟现实(VR)如何参与教育?用户体验视角下的VR教育产品研究
梁爽(北京邮电大学) 媒介智能机器生产时代的“内容-技术”融合:从“深度伪造”到“深度合成”的媒介社会思考
程忠良等(安庆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时代出版业“数据+算法”运营模式的关键
张琛(北京服装学院) 国内短视频应用在海外发展的逻辑及治理隐忧
 
第二场 | 10月17日7:45-12:00 | 会议室 M1110 | 腾讯会议:455 775 712

主持人 包国强(上海大学)
评议人 丁汉青(北京师范大学)
报告人 陈积银等(西安交通大学) 用户经济:基于用户视角的传媒经济转型
张勇军等(华中师范大学) 用户需求视角下的科普产业盈利模式研究
曲慧等(北京师范大学) “助推”与“锚定”:基于PPM模型的视频用户付费行为转移研究
王袁欣等(中央民族大学) “逃离”微信:个体社交回避与苦恼倾向与社交媒体倦怠的关系研究
刘念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文版消费者风格量表信效度检验
王军等(重庆大学) 新闻从业者职业角色与公众期待间的差异研究
臧志彭等(华东政法大学) 中国动漫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路径与升级策略演化
邢彦辉等(闽江学院) 作为生态的数字音频:听觉隐喻与文化想象
葛在波(岭南师范学院) 广告传播政治经济学分析的若干问题刍议
 
11 视听传播分论坛
第一场 | 10月16日1430-1550 | 主题:视觉修辞研究 | 12层多功能厅6 | 腾讯会议:459 507 588

主持人 刘丹凌(西南大学)
评议人 刘涛(暨南大学)
报告人 刘国强(四川外国语大学) 媒介自我指涉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建构
韩敏、王艺咨(西南大学) 新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宣传画的图像动员
苏状、宋思妍(东华大学、纽约大学) “无知之幕”:一种关于屏幕的视觉资本主义审视
官璐(复旦大学) 基于谷歌图书大数据的国家色彩形象初探
李莉(西北师范大学) 实物和生活方式——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视觉修辞范式的探讨
黄世威(暨南大学) 情感政治的视觉框架与意识形态批判——基于2001-2020年路透社对中国洪灾的图片报道
 
第二场 | 10月16日1610-1730 | 主题:视觉修辞研究 | 12层多功能厅6 | 腾讯会议:459 507 588

主持人 林克勤(四川外国语大学)
评议人 张潇潇(暨南大学)
报告人 刘丹凌(西南大学) 超载、流动、社交:短视频的“内爆”逻辑
罗自文、马娅萌(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流媒体国家领导人视觉形象建构研究——以2019年《人民日报》头版对习近平的图片报道为例
陈广耀、甘淑怡(暨南大学) 中国网民会陷入回音室效应中吗?一项受众观看微博信息的眼动实验证据
张守信(天津大学) 身体、情绪与人格:青年群体对数字迷信视觉符号使用的定性比较分析
何秋红、周红(河海大学) 媒介化家庭情境中的青少年短视频“沉迷”印象偏差探析
张海超(中国传媒大学) 叙事、生产与规训——短视频媒介画幅的空间之维
 
第三场 | 10月17日0830-1000 | 主题:视觉叙事研究 | 12层多功能厅6 | 腾讯会议:362 765 282

主持人 支庭荣(暨南大学)
评议人 郭小平(华中科技大学)
报告人 林克勤(四川外国语大学) 想象共同体、名人直播间、反思现代性:语音社交发展的新趋势——以音频App Clubhouse的流行为分析对象
栾轶玫(中国人民大学) 从市场竞合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国媒介融合研究20年之语境变迁
张潇潇(暨南大学) 混合式教学的液态内容与跨场景叙事
方圆(中国人民大学) 社交媒体中的乡村“可见性”: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个案的考察
杨鑫滢(厦门大学) 底层的重译:共文化理论视角下中国纪录片的底层叙事再解读——以《毛毛告状》为例
师芊(贵州大学) 健康如何被表征?——男性时尚杂志封面研究
 
第四场 | 10月17日1015-1145 | 主题:视觉叙事研究 | 12层多功能厅6 | 腾讯会议:362 765 282

主持人 栾轶玫(中国人民大学)
评议人 刘国强(四川外国语大学)
报告人 郭小平、李蔚真(华中科技大学) “远处的苦难”与风险的影像化:抗“疫”纪录片的生命故事及其叙事认同建构
张媛(贵州大学) 国家意识的隐喻传递:新主旋律影片的空间叙事与认同建构
何艳(北京工商大学) 视觉修辞视域下的中国扶贫故事跨文化传播价值与策略研究
汤天甜(西南大学) 他者“凝视”的投射逻辑与意义交互——以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海报为例
林玉佳(四川外国语大学) 从身份确认到文化传播:手机游戏的视觉修辞实践研究
刘长宇(清华大学) 多模态语境下的短视频策略性叙事分析:以“李子柒”YouTube视频为例
刘思琦、翁旭东(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与捷克查理大学联合培养) 重塑田园:乡村短视频的媒介实践与话语理论分析
 
12 新闻传播思想史分论坛
第一场 | 10月16日1400-1530 | 主题: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思想研究 | 会议室M1122

主持人 连水兴(福建师范大学)
评议人 刘国强(四川外国语大学)
报告人 董天策、陈彦蓉、石钰婧(重庆大学) 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舆论工作核心理念创新的百年进程:基于观念史的视角
许加彪、王军峰(陕西师范大学) 延安木刻动员的国家视角与地方经验
杨辉(兰州大学) 作为宣传的新秧歌运动和新秧歌运动中的宣传:延安新秧歌运动再考察
郑笑楠、韩爱平(郑州商学院) 杨匏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者
熊琦(广州大学) 新闻纪录电影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统及其困境:从1953年新影创作会议关于真实性原则的阐释说开去
张勇锋(陕西师范大学) “鬼”、话语事件与交流想象:以1961年《不怕鬼的故事》为考察中心
 
第二场 | 10月16日1545-1715 | 主题: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 | 会议室 M1122

主持人 张勇锋(陕西师范大学)
评议人 胡翼青(南京大学)
报告人 刘国强、涂骁睿(四川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 媒介如何介入社会现实?论卢曼系统论视域下的媒介现实性问题
李雪丽(郑州大学) 作为媒介的乡村超市:聚合、联结与关系生产——对一个中部乡村的田野考察
魏武、夏春祥(厦门理工学院、台湾世新大学) 带货时尚的轮回:媒介考古学的视角
吴志远(南京大学) 试论传播研究中的视觉中心主义
连水兴、柴云超(福建师范大学) 电影的“意识形态化”:论一种影像传播理论的历史演变与话语实践
 
第三场 | 10月17日0830-1000 | 主题:新文科视角下的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 | 会议室 M1122

主持人 张磊(中国传媒大学)
评议人 许加彪(陕西师范大学)
报告人 蔡盈洲、钟燕(上海外国语大学) 佛教本土化传播的政治逻辑
胡锐颖(中山大学) 广狭之义与名实之争:“报人”称谓的在地化诠释
张振宇、辛静、喻发胜(华中师范大学) 什么在决定假新闻?基于中西学界观念变迁与认知框架的比较研究
王梓涵(中国传媒大学) 技术、文化与集体记忆:媒介学视阈下侨批与潮汕文化的传承与嬗变
李萌(深圳大学) 唐律对民间交往与信息传播的管理与控制
 
第四场 | 10月17日1015-1145 | 主题:媒介研究与物质性转向 | 会议室 M1122

主持人 李明伟(深圳大学)
评议人 董天策(重庆大学)
报告人 张磊、贾文斌(中国传媒大学) 互联网基础设施研究:元概念、路径与理论框架
宋美杰、刘云(福建师范大学) 为什么是HMC:人机沟通研究的新视角与新议题
王皓然、谢清果(厦门大学) 人文取向与具身意象:中国传统制图实践的媒介解释新探
蔡振华、公文(中国海洋大学) 重思媒介考古学:理论旅行中的断裂、连续与反思
闫姝静(武汉大学) 普通语义学:媒介环境学失落的学术传统
胡翼青(南京大学) 媒介生态思想的三种学术路径:概念辨析、价值重估与范式重构
 
13 应用新闻传播学分论坛
第一场 | 10月16日1400-1540 | 主题:数字媒体时代专业化规范的重构 | 会议室M1120

主持人 苟凯东(西南大学)
评议人 马梅(安徽师范大学)
报告人 胡晓娟(大连理工大学) 后疫情时代新闻从业者科学养的认知与实践
柳盈莹、吉哲鹏(云南师范大学、新华社云南分社) 融媒体背景下民族志方法在深度报道中的比较运用
刘楠(中国传媒大学) 数字时代“民族志新闻”的溯源、实践与价值重塑
韩德勋、黄杰(上海大学、浙江工商大学) 新闻生产的社交媒体逻辑对专业规范影响研究——基于“财新网”和《南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分析(2013-2020)
杜付贵(河南工业大学) 与受众对话?社交媒体标题中的第二人称分析
 
第二场 | 10月16日1550-1730 | 主题:短视频与电视新闻融合传播 | 会议室M1120

主持人 刘颂杰(中山大学)
评议人 江凌(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人 孙煦、胡怡(华中科技大学) 高校招生宣传片的形象要素与符号意涵
苟凯东(西南大学) 技术激活与话语重组——电视新闻融合传播的叙事创新
张国伟(河南大学) 知识生产与日常呈现:科普短视频的生活化转向
李晶(北京体育大学) 第三空间视阈下移动短视频的空间特征、建构逻辑与正义实现
 
第三场 | 10月17日0830-1010 | 主题:应用新闻传播研究的想象力 | 会议室M1120

主持人 龚彦方(中山大学)
评议人 胡怡(华中科技大学)
报告人 江凌(上海交通大学) 城市文化空间的数字化场景探析——以实体书店数字场景体验营销为例
朱飞虎、张晓锋(南京师范大学) 重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路径——基于解释结构模型
王继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媒介化育儿:对一个育儿微信群的民族志分析
王卫明、米雅璐(南昌大学) 习近平关于家庭文明建设的论述要义及其贯彻方向
 
第四场 | 10月17日1020-1200 | 主题:媒介技术与平台研究 | 会议室 M1120

主持人 张国伟(河南大学)
评议人 张志安(中山大学)
报告人 刘丹凌、刘妍雪(西南大学) 趣缘何以成忧:社会比较视域下网络社群的社交焦虑——以时代少年团为例
马梅、梁伟(安徽师范大学) 智能与沉浸:两种媒介技术的作用逻辑与实践路径
孟笛(华东师范大学) 建设性视角下智能化新闻生产及反思
吴凤颖(复旦大学/深圳报业集团) 共生共建:互联网内容平台生态系统的一种价值阐释
邓小院(清华大学) 平台型媒体算法与新闻编辑的传播权力博弈
 
14 编辑出版史分论坛
开幕式 | 10月16日1400-1420 | 会议室 M1123
主持人:王鹏飞(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河南大学教授)
致辞人:李建伟(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史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河南大学教授)
合影留念
 
第一场 | 10月16日1420-1600 | 会议室 M1123

主持人 李建伟(河南大学)
评议人 罗韵娟(华南理工大学)
报告人 万安伦、张小凡(北京师范大学) 在线直播的困境与破局:后疫情时代虚拟出版的突破口
裴永刚(西南政法大学) 双循环新格局下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的价值链构建探析
江凌(上海交通大学) 论情感资本主义视域下的实体书店故事营销
郭瑞佳(云南民族大学) 中国书籍在朝鲜半岛的早期传播与接受
孟晖、陈曦(上海社会科学院) 短视频与图书出版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王剑飞(合肥工业大学) 媒介迭代视角下中国当代文学期刊图案设计风貌的历史演进
 
第二场 | 10月16日1620-1800 | 会议室 M1123

主持人 江凌(上海交通大学)
评议人 裴永刚(西南政法大学)
报告人 王国燕、金心怡(苏州大学) 国际学术期刊的视听内容建设与启示
王壮、刘晓晔(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文化强国,科学传播:科普童书发展的国际趋势与本土道路
张窈、曹子郁(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 新时代我国出版产业政策环境探析
罗韵娟、罗祯迪(华南理工大学) 双循环视域下我国对外出版生态系统建构路径探析
郭毅(重庆大学) 从阅读组到“大阅读”:美国全民阅读的历史考察
蒋三军(浙江工商大学) 主题出版的科技叙事探究
余沐芩(北京师范大学) 身份再定位:平台化背景下媒体人的转型
 
第三场 | 10月17日0830-1010 | 会议室 M1123

主持人 王鹏飞(河南大学)
评议人 万安伦(北京师范大学)
报告人 刘新利(西藏民族大学) 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出版发行政策
何国梅(中南民族大学) 从主权维护到知识启蒙:试述《东方杂志》对晚清民国瘟疫的关注(1904-1919)
杨秀、赖雅欣(重庆大学) 媒体融合时代美国出版人才的需求现状及其对于人才培养的启示
欧阳敏(武汉大学) 出版心态史研究的三个维度
芦珊珊(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知识聚集与知识序化:论近代商务印书馆对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段煜(天津中医药大学) 出版家年谱与出版史研究的新思考——现状、问题与展望
李贝贝(武汉大学) 筛选、确认与固化:《辞海》的近代社会语汇建构
 
第四场 | 10月17日1020-1200 | 会议室 M1123

主持人 刘新利(西藏民族大学)
评议人 杨秀(重庆大学)
报告人 张秀丽、李开渝(西安外国语大学、河北大学) “旧相识”与“新相逢”:出版研究的知识进路考察
张波、田曼阳(贵州大学) 平台媒体编辑的兴起、实践特征及其产业影响
罗映纯(华南师范大学) 从“编辑-读者”到“产品经理-用户”——建国以来媒介技术演化中的书业出版关系重构
余来辉(广东财经大学) 新业态下出版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26所高校培养方案的内容分析
沈霄、胡雨思、霍振响(西安交通大学) 我国出版领域研究的知识图景演进及启示(2016-2020)——基于人大复印资料635篇转载文章的分析
李莎莎(武汉大学) 智能编辑:概念内涵、形态演进与应用特征
 
15 媒介法规与伦理分论坛
第一场 | 10月16日1400-1530 | 会议室 M1115 | 腾讯会议:614 524 228 密码:202110
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专业委员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顾理平教授致辞

主持人 林爱珺(暨南大学)
评议人 申琦(南京大学)
报告人 陈昌凤、师文(清华大学、暨南大学) 人脸识别算法审美观的规训与偏向: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智能价值观研究
邹举(南京师范大学) 被遗忘权的空间范围争议研究
张爱军、刘仕金(西北政法大学) 智能时代国家认同的算法建构
徐超、杨正(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社交媒体研究中的基本伦理原则研究与实操路径设计
吴明华、李思念(重庆大学) 媒体道德责任的文本构建特征与智媒语境缺失——基于2019年度、2020年度131家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何秋红、周红(河海大学) 网络游戏中防沉迷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研究
杨桃莲、巩雪宁(东华大学) 数据流动治理的价值与问题研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语境
黄静茹(南京师范大学) 数字时代科学传播的伦理困境与化解路径研究
 
第二场 | 10月16日1545-1715 | 会议室 M1115 | 腾讯会议:614 524 228 密码:202110

主持人 顾理平(南京师范大学)
评议人 邹军(广州大学)
报告人 卢家银(中山大学) 网络个人信息处理中必要原则的涵义、法理与适用
王颖(中国社会科学院) 私密信息的界定以及与隐私权侵权诉讼的学术对话
李凌、赵晴(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从“控制”到“空间”:智能算法时代隐私概念的转型
李鹏翔(深圳大学) 算法传播中隐私边界的内涵、衍变及其规制
范海潮(南京师范大学) 当监控成为“习惯”——技术与监控的关联话语、双重认知与监控的舒适感
杨喜喜、朱利平(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 移动健康医疗App隐私政策合规性评价研究
任志峰(百色学院) 伦理关系视域下新闻源隐私权保护探究
袁帆、李杨(上海理工大学) 风险规避视角中智媒平台用户算法素养现状考察
 
第三场 | 10月17日0830-1000 | 会议室 M1115 | 腾讯会议:614 524 228 密码:202110

主持人 邹举(南京师范大学)
评议人 卢家银(中山大学)
报告人 申琦、郁凯程、产雨欣
(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算出”你的隐私决策——社交媒体隐私计算研究
李锦辉等(暨南大学) 隐私犬儒主义对大学生微信使用的隐私披露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俞立根(南京师范大学) 信息何以“私密”: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益的分立与协调
魏修治(合肥学院) 网络空间中个人信息侵权主体和责任承担问题
陈映(广东金融学院) 隐私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平衡:个人网络数据共享治理的困局与进路
张晓慧(三江学院) 平台媒体算法推荐的“剥削”与“反制”——基于受众商品化的视角
邵一鸣、蔡璐、苏积微(华东师范大学) 构建平衡个人控制与社会控制的信息隐私保护立法体系研究
 
第四场 | 10月17日1015-1145 | 会议室 M1115 | 腾讯会议:614 524 228 密码:202110

主持人 邹举(南京师范大学)
评议人 卢家银(中山大学)
报告人 刘敏、邹军(广州大学) 全球计算宣传的趋势、影响与应对
李理、伍丽亚(华中师范大学) MOOC环境下新闻传播学科混合教学模式探究——基于《新闻道德与法规》课程实践
樊勇(中国人民大学) 民法典视域下中国新闻舆论法律制度的价值秩
胡晓娟(大连理工大学) 后疫情时代新闻从业者科学素养的认知与实践
孟笛(华东师范大学) 建设性视角下智能化新闻生产及反思
张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智能技术视域下儿童阅读的场景建构与价值观引领
郭巧敏、杨伯溆(北京大学) 走向隐私自主:后真相时代的隐私侵犯与保护研究
 
16 传播学分论坛
第一场 | 10月16日1330-1700 | 会议室 M1116 | 腾讯会议:487 624 194 密码: 407666

主持人 杨洸(深圳大学)
评议人 王润珏(中国传媒大学)
报告人 黎藜、宋崔友(云南大学) 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在线学习平台持续使用意愿研究——基于TAM模型和TTF模型的影响
王国燕(苏州大学) The Effect of Governmental Health Measures on Public Behaviour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Outbreak
游淳惠、李悦(浙江工业大学) 新冠肺炎疫情语境中多元媒介的话语表达与情感传播机制研究
曹培鑫、宋军彦、宋启明(中国传媒大学) 我国近现代免疫实践的健康传播分析:晚清民国时期的牛痘推广与人痘论争
陈强(西安交通大学)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务抖音号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谢宇、贾鹤鹏、周鹏、卫星悦(苏州大学) 道义与报偿: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中国科学家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应急科普意向
李思思(湖北经济学院) 突发风险情境中武汉青年社交媒体使用对风险规避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公共信任与风险感知的多重中介效应
胡宏超(北京大学) 后疫情时代的辟谣参与:社交媒体用户的谣言修正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诗瑶(华中师范大学) 从聚集到消散:新冠疫情期间志愿者社群的演化逻辑——基于“雷火志愿者”的网络民族志研究
徐颖、曹昂(华东师范大学) 从更综合的角度预测健康行为——对健康传播整合理论模型的元分析
郑画天、蒋贤成、刘迪一、杨爽、胡敬凡(中国人民大学)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公立医院组织传播中的非正式制度——基于武汉某三甲医院微信群聊的研究
马翠华(四川大学) 网络社群冲突及自主治理研究——以中文维基百科“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条目为例
郑敏(大连外国语大学) 数字媒介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第二场 | 10月17日830-1200 | 会议室 M1116 | 腾讯会议:144 824 756 密码: 407666

主持人 陈强(西安交通大学)
评议人 曹培鑫(中国传媒大学)
报告人 陶建杰(中山大学) 信息穷人还是信息富人:可行能力视角下农村居民信息分化及政府支持的效应研究
杨正(苏州大学) 中国留学生行前健康信息获取与医疗服务使用关系的实证研究——对于健康传播AABSS模型的验证与拓展
葛明驷(安徽大学) 县级融媒体、元治理与基层舆论治理创新
赵一菲(西安交通大学) 流动中的自我治理何以成为可能?——以跨国传播中孔子学院志愿者群体为例
王润珏、辛安怡、张帆(中国传媒大学) 框架近似与逻辑耦合:国际传播语境下影视剧叙事模式研究——从我国仙侠剧在俄罗斯的流行谈起
罗坤瑾、卢敏思(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情景式危机传播视角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形象构建——基于华为高管100份对外沟通文本的分析
吕永锋(武汉体育学院) 作为公共传播的电视商议:意涵与价值
刘楠(中国传媒大学) 从脱嵌到再嵌:数字时代农民工网络组织团结的新媒介赋权
杨洸(深圳大学) 社交媒体上的新闻偶遇
杨恬(四川大学) “相异而不隔”:来华外国留学生讲述中国地方故事的传播机制研究
高晓瑜(澳门科技大学) 连接在他乡:留学生的社会网络分析与文化认同
张守信(天津大学) 技术、传播与个体:智能传播的青年参与风险及调适
 
17 中国特色新闻学分论坛
第一场 | 10月16日1400-1520 | 会议室 M1126

主持人 周庆安(清华大学)
评议人 姬德强(中国传媒大学);邓树明(《新闻界》)
报告人 朱清河、宋佳(上海大学) “党管媒体”的百年探索与经验启示
李海波(华东师范大学) 文化领导权:重建党报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
张慧瑜(北京大学) 基层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以20世纪中国新闻传播经验为核心
宗益祥(南京大学) 论“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何以成为“问题”?
陆洪磊(美国南加州大学) 新闻的文化动员理论:理解党性人民性相统一的一种路径
 
第二场 | 10月16日1530-1700 | 会议室 M1126

主持人 朱清河(上海大学)
评议人 刘鹏(《新闻记者》);李晶(《编辑之友》)
报告人 姬德强(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国际传播:路径选择与话语策略
王沛楠(清华大学) 何以“入关”: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的物质性视野
毛湛文(中央民族大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马新观实践路径
梁骏(北京体育大学) 旧组织与新思路:战时邮局与中共宣发工作的机制创新
韩德勋、齐爱军(上海大学) 他山之石,何以攻玉:建设性新闻对正面报道的创新启示
周洋(南京大学) 因时制变:新闻时间性重组中的记者时间实践
 
第三场 | 10月17日0900-1020 | 会议室 M1126

主持人 李海波(华东师范大学)
评议人 张垒(中央民族大学);虞淑娟(《南京社会科学》)
报告人 郜书锴、方晓恬(河南理工大学、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与新文科背景下的学科建制化——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学科建制
朱飞虎、张晓锋(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学术会议的支持结构与演进脉络(2001-2020)
王昀(华中科技大学) 即刻连结与流动“办公”:通勤情境中的新闻从业者及其生产实践
石文婷(清华大学) 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实践性:思想基础、表现历程与全球视野
王敏(清华大学) 关于“新闻修辞学”的理论设想
 
第四场 | 10月17日1030-1200 | 会议室 M1126

主持人 虞鑫(清华大学)
评议人 朱清河(上海大学);刘瑞生(《新闻与传播研究》)
报告人 张垒(中央民族大学) 数字新闻学与中国特色新闻学:联结与反思
杨奇光(中国人民大学) 数字新闻学语境下构建中国新闻价值体系的维度与理路
彭华新(深圳大学) 社会阶层关系下网络新词的修辞变迁与概念出圈(2010-2021)
叶俊(中国社会科学院) 互联网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王敏、何嘉豪(武汉大学) 大变局下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的评价维度与影响因素
 
18 党报党刊分论坛
中国新闻史学会党报党刊专业委员会会长、南昌大学陈信凌教授开幕致辞
第一场 | 10月16日1400-1530 | 会议室 M1118

主持人 廖圣清(云南大学)
评议人 王春泉(西北大学)
报告人 边江(新华社陕西分社)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在西安的新闻舆论工作实践及其意义
胡正强(南京师范大学) 萧楚女媒介批评实践与艺术特色论略
吴锋、杨晓萍(西安交通大学) 小印量何以形成大影响?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的发行组织、网络和运营体系研究
郜书锴、方晓恬(河南理工大学、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和新文科背景下的建制化
 
第二场 | 10月16日1550-1730 | 会议室 M1118

主持人 郜书锴(河南理工大学)
评议人 刘明洋(山东大学)
报告人 郭小良、刘强(延安大学) “读报”:延安时期的信息传播、社会教育与动员
熊国荣、王琦琦(赣南师范大学) 《斗争》(苏区版)对列宁主义的传播研究
黄志辉(江西财经大学) 中央苏区新闻传播事业研究综述
余玉(南昌大学) 中央苏区红色歌谣与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李丹(上海大学) 集体读报:中央苏区群众政治认同的身体媒介
 
第三场 | 10月17日0830-1010 | 会议室 M1118

主持人 郭小良(延安大学)
评议人 胡正强(南京师范大学)
报告人 李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决裂”和“继承”表相下的“接合”——从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起源”探寻其历史逻辑
赵莹(山西大学) “以报施教”:太岳革命根据地的新闻教育
高璐(南京师范大学) 以工人阶级为面向: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办报的话语策略与宣传实践
黄雅兰(暨南大学) 十字路口的“红色女权”:以《妇女之声》和《光明》透视国民革命时期广州的妇女解放运动
沈霄(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早期马列主义信仰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研究——以中共“一大”代表群为例
 
 | 10月17日1030-1200 | 会议室 M1118

主持人 黄志辉(江西财经大学)
评议人 吴锋(西安交通大学)
报告人 席志武(南昌大学) 政治传播的“萌化”:主流话语与青年亚文化的互动与互构
褚金勇、陈楠(郑州大学) “他者”建构与“自我”理解:《人民日报》国庆社论中的涉美话语研究(1949-2019)
胡晓娟(大连理工大学) 城市形象视域下上海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与创新研究
李政、黄彩云(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场域理论视角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逻辑的澄清与反思——基于20位项目负责人的元新闻话语分析
黄家圣(清华大学) 地方政务新媒体建设的组态路径——基于TOE框架的个案分析
 
19 符号传播学分论坛
论坛开场 | 10月16日1430-1435 | 会议室 V1106 | 腾讯会议:712 221 892
主持人:饶广祥(中国新闻史学会符号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四川大学副教授)
致辞人:蒋晓丽(中国新闻史学会符号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四川大学教授)
现场合影
第一场 | 10月16日1435-1605 | 主题:媒介技术的符号学思考 | 会议室 V1106 | 腾讯会议:712 221 892

主持人 蒋晓丽(四川大学)
评议人 丁和根(南京大学)
报告人 曾庆香、杨小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作为交往:中国特色新闻学的一种新闻范式
魏伟(北京外国语大学) 零度赛场赛事、圆形时间与赛博格的意识形态——后深度体育媒介化时代的符号现象学之思
李连杰、曹漪那(四川大学) 网络游戏中虚拟对象的获义、衍义与共义
蒋璐璐(四川大学) 作为“位置”的弹幕:用户的虚拟空间实践
赵晓健(浙江传媒学院) 传播符号学视域下科幻动画对科学素养影响的路径分析
 
 | 10月16日1620-1735 | 主题:媒介技术的符号学思考 | 会议室 V1106 | 腾讯会议:712 221 892

主持人 曾庆香(中国社会科学院)
评议人 魏伟(北京外国语大学)
报告人 刘利刚(四川外国语大学) “异项之美”的结构与动因:中国电影中红色文化表意流变研究
王小英(暨南大学) 跨界传播:网络文学IP生长规律再思考——以论坛小说《赵赶驴电梯奇遇记》的没落为例
曹丹(四川大学) 传播媒介变迁的四体演进:一个符号修辞学的分析
王梓涵(中国传媒大学) 技术、文化与集体记忆——媒介学视阈下侨批与潮汕文化的传承与嬗变
贾牧笛(上海外国语大学) 通过“隐喻”跨文化传播——“性教育”西学东渐的话语策略分析
王弛、吴馥梅(中国传媒大学) 社交媒体时代下旅游消费符号崇拜新模式——以“中国小瑞士”等小红书旅游推文为例
 
 | 10月17日0900-1030 | 主题:艺术符号学 | 会议室 V1106 | 腾讯会议:712 221 892

主持人 曾元祥(四川大学)
评议人 胡易容(四川大学)
报告人 林升栋(中国人民大学) 新西兰儿童画作中的中国人形象
李涛(浙江传媒学院) 动画符号学建构的阿基米德点探析
彭佳(暨南大学) 传播符号学的学术史考察
胡易容(四川大学) “否传播”诸形式的意义机制探析
马玉莹(郑州大学) 《摆脱贫困》:脱贫攻坚集体记忆的影像建构
 
 | 10月17日1045-1200 | 主题:艺术符号学 | 会议室 V1106 | 腾讯会议:712 221 892

主持人 张放(四川大学)
评议人 林升栋(中国人民大学)
报告人 江凌(上海交通大学) 从介入到共生:艺术介入地方创生的共生关系与共生发展
饶广祥(四川大学) 论广告艺术化
赵亚峰(平顶山学院) 中原名窑传播的“文化集合编码”
邹佳丽(中国传媒大学) 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表征实践——基于中央级主流媒体微视频的符号建构分析
夏铱(云南大学)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国乐类短视频伴随文本的意义生产研究——以YouTube自得琴社为例
 
20 计算传播学分论坛
第一场 | 10月16日1355-1520 | 12层多功能厅1
中国新闻史学会计算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会长、中山大学钟智锦教授致开幕辞

主持人 吴晔(北京师范大学)
评议人 塔娜(中国人民大学)
报告人 刘立荣(天津中医药大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统主流媒体议程设置效果检验——基于网络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
张自中、蒋俏蕾(清华大学) 社群意识的多维流动:线上游戏社群的多元空间实践与社群参与研究
胡洁(湖北大学) 基于命名实体识别的记忆之场研究
王潇(中国传媒大学) “她文化”解读与反思——基于“50岁阿姨自驾游”微博评论NVIVO分析
 
第二场 | 10月16日1540-1705 | 12层多功能厅1

主持人 梁爽(北京邮电大学)
评议人 吴晔(北京师范大学)
报告人 程萧潇(浙江大学) 国内社交媒体上转基因风险的话语表征及其演变
邵婉霞、金鑫(中南民族大学) 网络动员效果与公众情感反馈:新冠疫情时期微博气候变化议题研究
乔羽(中国人民大学) #站出来吧,像个男人#:微博女性主义次反公众的涌现与行动
吴晔(北京师范大学) 基于《主播说联播》栏目的视觉内容分析
 
21 地方新闻史分论坛
第一场 | 10月16日1400-1520 | 会议室 V1123

主持人 郑亚楠(浙江传媒学院)
评议人 赵建国(暨南大学)
报告人 王天根(安徽大学) “作为思想方法漏斗的报刊”——《解放日报》改版与整风运动的舆论动员
刘继忠(南京师范大学) 寻找党报改版规律:延安《解放日报》和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比较研究
王勇则(天津市河北区档案馆) 天津觉悟社社刊《觉悟》的创刊和影响
阴艳、时毛(东北师范大学) 符号构建与形象塑造——基于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创办画报的研究
安平(渤海大学)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东北解放区的传播与影响
黄春平(深圳大学) 报刊史中共产党报刊的百年书写历程、基本经验与当代启示
 
第二场 | 10月16日1530-1650 | 会议室 V1123

主持人 郑宇丹(华南理工大学)
评议人 王天根(安徽大学)
报告人 赵建国(暨南大学) “新闻记者联合起来”:国民革命时期的广州市新闻记者联合会
王咏梅、刘烨臻(山东大学) 胡政之离开《新社会报》的原因辨析
李时新(广西大学) 报馆工友的抗争与困顿——1932年《时事新报》劳资纠纷探析
王翠荣、史妍妍(浙江万里学院) “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文报纸《满洲日报》和《大连新闻》的战争策动
胡曙光(云南师范大学)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地方意识与国家认同:基于1937-1949年《云南日报》话语建构的考察
周立华(江西财经大学) “洋旗报”的“洋旗”构成及其参与动机与影响
 
第三场 | 10月17日0830-0950 | 会议室 V1123

主持人 倪延年(南京师范大学)
评议人 黄春平(深圳大学)
报告人 郑宇丹(华南理工大学) 从“言志”到“言己”:袁枚“性灵说”与乾隆后期自利性话语的传播
余亚莉(宝鸡文理学院) 郭希仁拯世救国思想论析——兼论《暾社学谭》《丽泽随笔》的办刊理念
阳美燕(湖南大学) 东亚同文会在华言论机关《同文沪报》研究
蒋蕾(吉林大学) 一种可触摸的拟态环境——长春伪满建筑政治传播分析
田秋生(广州大学) 作为媒介实践的左翼影评
郑亚楠(浙江传媒学院) 一九四六:刚解放的哈尔滨面临的鼠疫和霍乱传播
韩红星、曹思梦(华南理工大学) 在中国传教:《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的中国观察
 
第四场 | 10月17日1000-1130 | 会议室 V1123

主持人 蒋蕾(吉林大学)
评议人 阳美燕(湖南大学)
报告人 汪苑菁(广西大学) 晚清报纸与口岸城市文化——以汉口为例
刘大明(西南政法大学) 试论《华西教会新闻》对近代重庆城市的精神空间塑造
林溪声(复旦大学) 都市文化语境下汽车文化的生产与消费——以《申报》汽车专刊为例
姜伟东(广州华商学院) 都市消费潮流与女性形象形塑——以民国时期广州报刊广告为例
江凌、袁化云(上海交通大学) 城市阅读空间的场景革命与知识生产
虞文俊(扬州大学) 特殊解放时期旅大地区新闻事业的改造与重建
邵云红(渤海大学) 东北民间报人张兆麟研究
 
22 博物馆与史志传播分论坛
第一场 | 10月17日0900-1200 | 会议室 12层多功能厅1 | 腾讯会议:466 553 823 密码:140920

主持人 刘英华(中国传媒大学)
评议人 黄升民(中国传媒大学)
报告人 周秀梅、廖汉腾(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南方学院) 数字营销与传统文化复兴:文化遗产及数字营销国际文献综述
陈璐(湖南师范大学) 数字化授权:背景、应用及前景——以国内博物馆行业为例
杨新忠(南昌大学) 时代印记——百年油印技艺特色探析
安琪(沧州师范学院) 中国品牌思想的早期萌芽:基于近代出版物中商标话语的考察
林璐(暨南大学) 博物馆的媒介身份和媒介实践——基于媒介化视角的考察
周夏宇(武汉大学) 前广场、聊天室与表演舞台——博物馆留言簿对“接触地带”的意义拓展
刘明明(湖南大学) 从赛博空间到元宇宙:中华传统文化的虚拟现实初探——以《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
崔潇(中国传媒大学) 符号学视角下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实践——基于抖音书法短视频的分析
郭海燕(贵州财经大学) 从“他者”视角向“自我”阐述的演变——基于广西壮歌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策略分析
丁志辉(宁夏大学) 重思与审视:少数民族地区纪念馆的公共信息传播实践——对青海原子城纪念馆的田野考察
秦婷、郭璇、潘子钰(中国传媒大学) 数字化背景下的博物馆品牌营销传播策略研究
 
23 健康传播分论坛
第一场 | 10月16日1400-1600 | 主题:融合学科/行业/文化语境的中国健康传播研究创新 | 腾讯会议直播
收看网址:https://meeting.tencent.com/live/7870683109175462897
 

主持人 许静(北京大学)
总结人 孙少晶(复旦大学)
报告人 傅华(复旦大学) 学科融合篇:当今公共卫生挑战与健康传播策略的思考
圣荣(HUAWEI Research 平台) 行业融合篇:基于智慧终端的主动健康研究创新
徐开彬(武汉大学) 文化融合篇:中西碰撞下的中国本土健康叙事研究
 
 | 10月16日1600-1700 | 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 | 腾讯会议闭门会议
主持人: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会长、复旦大学孙少晶教授
 
24 博士生论坛
第一场 | 10月16日1400-1540 | 主题:新闻传播的历史与规律 | 12层多功能厅5

主持人 杨奇光(中国人民大学)
评议人 叶俊(中国社会科学院)
报告人 董雪筠、王咏梅(山东大学) 民国“画报潮”时期的画报阅读
陈媛媛(复旦大学) 动员、规训与认同:韬奋逝世纪念报道的话语研究(1944-1946)
王婉(中国人民大学)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融入社会的路径——以晚清民国时期“文人论政”为中心的考察综述
张萌秋(北京大学) 制度下的生存:解放前夕北平红色标语的传播研究
曾林浩(中国人民大学) “为革命青年所公有”:地方团刊的办刊实践
——以《红灯》为中心的考察
邓宇航(深圳大学) 大革命时期美国对华新闻侵略的历史检视
王汉威(中国人民大学) 表达的分工——卡拉斯案中伏尔泰的传播实践及与德雷福斯事件的对比
 
第二场 | 10月16日1550-1730 | 主题:数字新闻与创新研究 | 12层多功能厅5

评议人 虞鑫(清华大学)
报告人 王博(四川大学) 流动的新闻:数字新闻的概念、特征与风险应对
袁文霞(华中科技大学) 信息·意义·情感:“短视频讲故事”的集体对话
韩树丽(郑州大学) “VLOG+新闻”的文本叙事与意义传达
刘冉冉(中国人民大学) 从西方专著的引入看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发端
陈卓睿、李彤、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 我们从疫情中学到了什么:一项基于中英文新冠疫情研究论文的比较分析
李秋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占有的情感实践:明星粉丝心理所有权的实质与发展
 
第三场 | 10月17日0830-1010 | 主题:数字技术与未来传播 | 12层多功能厅5

评议人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
报告人 黄家圣(清华大学) 地方政务新媒体建设的组态路径——基于TOE框架的个案分析
向青平(中国传媒大学) 关系、场景与治理:湘西村级微信群中的“国家”与乡村“社会”沟通过程研究
贾瑞凯(北京师范大学) “离心定位”视阈下网络群体的极化现象再审视
陈小晰(暨南大学) 从声音到面容:AI主播的具身传播研究
梁轩(浙江大学) 重建社区公共性:回归空间与情感的公共传播
高冉(中国传媒大学) 连接与殖民: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的数字现代性批判
 
第四场 | 10月17日1020-1200 | 主题:媒介文化与技术伦理 | 12层多功能厅5

评议人 战迪(深圳大学)
报告人 田浩(清华大学) 中国美食纪录片传播逻辑——以跨文化新媒体研究为视域
付晓雅(中国人民大学) 新媒介技术下视觉传播问题及治理
李亦飞、梁巧稚、鲁晓天(上海交通大学) 负责任的算法把关人:算法推荐技术治理对策研究
曹锐(暨南大学) 玩物得志:程序修辞的学术身份与意义机制
彭志翔(华东师范大学) 一个节日两种想象:“五一”劳动节的中国旅行与“传统的发明”


六、闭幕式议程

时间 10月17日 14:00-16:00
地点 海德酒店主会场M1107
主持人 常江(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席秘书长、深圳大学教授)
流程  
1. 各分论坛总结发言
2. 宣读第六届、第七届中国新闻史学会会员优秀成果评选结果
3. 颁发年会优秀组织奖
4. 2023年学术年会承办方代表发言
5.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王润泽教授作总结发言
 
中国新闻史学会
二〇二一学术年会组委会
2021年10月14日

上一篇:中国新闻史学会二〇二一年学术年会议程框架发布
下一篇:中国新闻史学会启动“中国新闻传播学公益讲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