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到来!
"返本开新:华夏文明的历史传承与国际传播"第十二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
2022-11-03 12:53:14   来源:中国新闻史学会   
 
返本开新:华夏文明的历史传承与国际传播”
——
第十二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该研讨会由国家社科基金社团活动资助
 
 
主办单位:
中国新闻史学会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南京大学
 
承办单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会议总议程
11月4日(星期五) 报到
11月5日(星期六)
9:00-9:30 开幕式(致辞、宣布中心成立、合影) 腾讯会议号:461-628-294
9:30-12:00 主旨演讲
14:00-17:00 分论坛一:华夏文明的传播考古学研究 腾讯会议号:659-369-447
分论坛二:丝绸之路与文明互鉴研究 腾讯会议号:841-943-043
分论坛三:西学东渐、东学西渐及跨文化传播 腾讯会议号:451-898-923
分论坛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及“出海”研究 腾讯会议号:896-594-324
分论坛五:政治与思想史视野下的华夏传播研究 腾讯会议号:387-914-070
11月6日(星期日)
9:00-10:20 圆桌论坛:中国本土传播学探索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上半场) 腾讯会议号:952-642-124
10:30-11:30 圆桌论坛:中国本土传播学探索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下半场) 腾讯会议号:952-642-124
11:30-12:00 闭幕式 腾讯会议号:952-642-124
 
开幕式与主旨演讲
2022年11月5日(周六)上午9:00-12:00
腾讯会议号:461-628-294
主持人:张红军教授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9:00-9:20 主持人介绍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特邀嘉宾
致辞 承办方领导 陆延青教授  南京大学副校长
中国新闻史学会 王润泽教授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9:20-9:25 宣布成立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考古学研究中心”
9:25-9:30 合影
9:30-12:00(每人15分钟) 《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价值发现与意义建构》
胡正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新闻与传播研究》主编
《内省与外传——关于文化经典的对外传播思考》
赵振祥  厦门理工学院副校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南非公众的中国认知——基于<寰球民意指数2020>的分析》
张  昆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教授
《媒介融合时代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IP化路径》
唐润华  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和中国传播研究的视角比较》
吴予敏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中国近代官报起源于<澳门新闻纸>之考辨》
倪延年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论“书籍传教”传统与近代华文报刊的兴起》
邓绍根 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新闻春秋》执行主编
《面子理论——试论本土化研究如何可能》
翟学伟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江苏省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
《重返中国传播思想史的基源问题》
胡百精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分论坛一:华夏文明的传播考古学研究
腾讯会议号:659-369-447
上半场:玺印、青铜与纹饰的媒介考古学
主持人:李晓愚(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
点评人:赵云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胡易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14:00-15:00
(每人12分钟)
以父祖之名——書寫於青銅器銘文上的江淮邊裔文化 吴明明
(北京师范大学)
借“古”绎“今”:造型美学维度中青铜器纹饰的特殊转化 陈亚琦
(清华大学)
玺印制度中的秦汉中国与天下秩序 吴泽艺
(东南大学)
Take Shan Shui as Medium: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in Intermedia perspective
曹华威  
(荷兰乌特勒支大学)
青鸟为媒:古代青鸟的信使职能及其演变 王明睿
(南京大学)
15:00-15:20 评议与交流
15:20-15:30 茶歇
下半场:档案、谱牒与声音的传播考古学
主持人:袁光锋(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
点评人:唐海江(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
        齐小艳(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特聘教授)
15:30-16:45
(每人12分钟)
纸档案的时间、空间与权力:
对明代徽州丝绢案的媒介考古
王皓然、谢清果
(厦门大学)
木铎、喇叭与广播: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听觉传统与声音景观
杜恺健
(中国传媒大学)
谱牒序跋对中国谱牒传播史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邢永川
(广西大学)
福源蠡测:先秦儒家福文化观念研究 吉峰
(莆田学院)
传播符号学视角下的博物馆艺术展览阐释研究 黄公达
(上海博物馆)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中国“第二国歌”的传播史
顾星欣
(南京大学)
16:45-17:10 评议与交流
 
分论坛二:丝绸之路与文明互鉴研究
腾讯会议号:841-943-043
上半场:古代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
主持人:王蕾(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点评人:朱鸿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
封钰(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14:00-15:00
(每人10分钟)
古代粟特钱币与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互动 齐小艳(河北师范大学)
丝绸之路、文化融合与人类文明共同体的走向 林晓辉(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龟兹佛教体系化及其表现 吾提库尔·阿扎提(新疆大学-清华大学)
共生交往:
文明传播视域下中国古代航海活动新探
王婕(厦门大学)
土尔扈特蒙古族“东归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浅析 刘壮(西北民族大学)
《钦定西域同文志》的中华视野与当代价值 周英惠(新疆大学)
15:00-15:20 评议与交流
15:20-15:30 茶歇
下半场:一带一路与当代中国的国际传播
主持人:金苗(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聘研究员,江苏紫金传媒智库高级研究员)
点评人:邓建国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传播系主任)
        张毓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
15:30-16:45
(每人12分钟)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舞蹈审美共同体研究 韦思(南开大学)
“粽”中母国:海外华文媒体传统饮食话语中的民族认同 陈俊睿、毛湛文(中央民族大学)
“一带一路”倡议下提升对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庄严(中共广西区委党校)
“中国故事”的叙事研究
——基于沃特·费希尔的叙事范式理论
胡康(北京外国语大学)
妈祖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发展及其意义 曹萌(莆田学院)
丝绸之路的文化延拓与国际传播路径探究
——央视“一带一路”十周年“染指丝路”项目案例分析
王曦婧等(清华大学)
16:45-17:10 评议与交流
 
分论坛三:西学东渐、东学西渐与跨文化传播
腾讯会议号:451-898-923
上半场:近代西学东渐视野中的文明传播
主持人:王佳鹏(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
点评人:刘鹏(《新闻记者》杂志主编)
卞冬磊(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14:00-15:00
(每人10分钟)
再造“风景”:媒介地理学视角下
近代中国外销画的景观生产
方玲玲(浙大城市学院)
民国时期东南亚佛教报刊与人间佛教传播 李翚(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医学卫生观念的转换与重构——基于近代教会医院的媒介性考察(1835-1900) 孟宪震 (南京师范大学)
“西学东渐”文化视域下口罩的中国历史
——兼论清末民初现代卫生传播意识
杨悦(黑龙江大学)
从电报到电视:
电通讯技术的传入及其译名的确定
杜颖卉(南京大学)
海外华文传媒的传播路径探究
——以华文纸媒在泰国诞生与传播为例
张啸男、段鹏程(华东师范大学)
15:00-15:20 评议与交流
15:20-15:30 茶歇
下半场:中华典籍媒介的海外传播
主持人:许媚媚(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
点评人:武志勇(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中国传媒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虞淑娟(《南京社会科学》副总编)
15:30-16:45
(每人12分钟)
早期《道德经》英译本(1950’前)的经典化与大众化——从“自然”“无为”的翻译说起 蔡觉敏(天津师范大学)
中国历代典籍在海外的翻译、传播与影响研究 赵树旺(河北大学)
《补江总白猿传》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研究 赵成昊(贵州大学)
洪迈《容斋随笔》在日本的传播与研究 余俊鹏(贵州大学)
文献版本与翻译处理——以陶渊明诗歌英译为例 朱珂(香港中文大学)
接受与转化:从《个人的体验》看鲁迅对大江健三郎的影响 刘勇(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16:45-17:10 评议与交流
 
 
分论坛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及“出海”研究
腾讯会议号:896-594-324
上半场: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主持人:林羽丰(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
点评人:孙信茹(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张兵娟(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14:00-15:00
(每人10分钟)
元宇宙视域下《典籍里的中国》传播创新探析 常民强
(平顶山学院)
媒介仪式、文化展演和身份认同:
互联网公益中古籍的数字化传播路径
周琼、王钰婷、赵金心如
(浙江工业大学)
手游的情感叙事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以《原神》为例
张亚玲  
(黑龙江大学)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
广西宾阳炮龙节的仪式传播探析
覃思源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从独白到对话: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创新诠释与国际传播——以《遇鉴文明》为例 刘一醇
(南京大学)
视频新媒体出海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以TIKTOK为例
卢丹阳、刘锐
(华中科技大学)
15:00-15:20 评议与交流
15:20-15:30 茶歇
下半场:中国文化“出海”研究
主持人:张  青(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
点评人:朱春阳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大学》常务副主编)  
方玲玲(浙大城市学院教授)
15:30-16:45
(每人12分钟)
流动的身份认同与特殊的双文化人:
“润二代”的民间交往角色
彭伟步(暨南大学)
译龙风云:
双百年间“龙”与“Loong”的翻译史
黄佶  (华东师范大学)
“文化冲突”到“共情、共意空间”
——YouTube平台“刮痧”视频的跨文化研究
张琪云(武汉大学)
中国文化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的跨文化传播 马琳娜(西安工程大学)
木兰形象的文化嬗变及其国际化阐释 赵子墨(中国传媒大学)
《仓央嘉措情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 黄尧(贵州大学)
16:45-17:10 评议与交流
 
 
分论坛五:政治与思想史视野下的华夏传播研究
腾讯会议号:387-914-070
上半场:华夏政治传播研究
主持人:吴志远(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
点评人:白文刚(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副所长)
陈谦(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14:00-15:00
(每人12分钟)
超验、仪式和精英话语权
——《左传》政治事件中的谣言制造与破除
张德懿、陈俊沂
(南京大学)
无声的诅咒:
宋代灾害谣言的政治信息传播探析
刘大明(西南政法大学)
明末士人文社与社稿:
主流邸报传播的社会化补充
刘桦葳(深圳大学)
明帝国晚期的驿递系统与政权衰亡
——一个传播社会史视角的考察
辛泽西(伦敦大学)
“中国人在线”——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中国
国族认同的话语(再)生产
王志威(爱丁堡大学)
15:00-15:20 评议与交流
15:20-15:30 茶歇
下半场:华夏传播思想研究
主持人:胡翼青(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南京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点评人:李  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赵允芳(《传媒观察》主编)
15:30-16:45
(每人12分钟)
从德目到媒介:
中国“信”的传播思想与媒介功能
谢清果(厦门大学)
情深文明:礼乐传播中的情感文化结构及其社会功能——兼论中国本土传播学理论的建构 董向慧(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
从文学修辞向思想修辞的跃迁:
关于《庄子》的传播修辞学考察
王婷(厦门大学、贵州师范大学)
传播存在论视域下的华夏传播研究再议
——《华夏传播研究刍议》发表二十周年近思
李承志(山东大学)
典范传播:一种理解中国本土传播思想的视角 李阳(郑州大学)
林语堂的中西媒介思想传播探究
——基于媒介批评视角
石文强(南京师范大学)
16:45-17:10 评议与交流
 
 
圆桌会谈:中国本土传播学探索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圆桌会谈:中国本土传播学探索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2022年11月6日(周日)上午9:00-11:30
腾讯会议号:952-642-124
主持人:潘祥辉(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传播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
发言嘉宾 发言题目
刘海龙教授(中国人民大学) 《概念生产与本土化》
朱鸿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 《当下中国自主传播知识体系建设的顶层思维》
谢清果教授(厦门大学) 《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华夏传播视角》
邓建国教授(复旦大学) 《本土与全球:论传播何以成学与知识如何自主》
胡翼青教授(南京大学) 《隐喻与传播学的想象力》
胡易容教授(四川大学) 《符号学中国化的历史逻辑与学理路径》
武志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老子思想域外传播研究的几点心得》
董铁柱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作为传播途径的清谈——换一个角度解读魏晋风度》
封钰教授(南京大学)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人文与文化传播》
沙垚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 《本土化:传播学宏大学术实践》
孙信茹教授(南京大学) 《追寻事实:媒介人类学如何“发现社会”
白文刚教授(中国传媒大学) 《突破本土化:文明传播的学术视野刍议》
姚锦云副教授(暨南大学) 《“辩论式交谈”与一个华夏传播理论的整合》
与谈人与讨论、评议嘉宾:
王润泽、胡正荣、胡百精、张昆、吴予敏、赵振祥、唐润华、倪延年、邓绍根、翟学伟、张毓强、朱春阳、刘鹏、赵云泽、唐海江、张兵娟、李红、黄佶、彭伟步、齐小艳、蔡觉敏、方玲玲、李翚、卞冬磊、曹萌、吉峰、刘大明、林晓辉、周琼、董向慧、赵树旺、常民强、陈谦、李晓愚、孙信茹、王蕾、金苗、袁光锋、王佳鹏、林羽丰、吴志远、张青、许媚媚、马志浩等以及其他与会人员。
 
闭幕式
2022年11月6日(周日)11:30-12:00
腾讯会议号:952-642-124
主持人:张红军教授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大会总结 潘祥辉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传播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
闭幕致辞 王润泽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参会人员名单(共108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名 单位
马琳娜 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高级工程师
王志威 爱丁堡大学社会与政治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生
王明睿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佳鹏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王钰婷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
王婕 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皓然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婷 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蕾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王曦婧、聂子坤、王怡昊、尹柔涵、胡馨尹 清华大学本科生
韦思 南开大学艺术与美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毛湛文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卞冬磊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方玲玲 浙大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教授
邓建国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邓绍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石文强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卢丹阳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研究生
白文刚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孙信茹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邢永川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吉峰 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朱春阳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朱珂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与宗教研究系硕士研究生
朱鸿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庄严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副教授
刘一醇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大明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刘壮 西北民族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
刘勇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Instructor
刘桦威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刘海龙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刘锐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
刘鹏 《新闻记者》杂志主编
齐小艳 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特聘教授
许媚媚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
杜恺健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讲师
杜颖卉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李阳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李红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李承志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晓愚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李翚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副编审
杨悦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吾提库尔·阿扎提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吴予敏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吴志远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
吴明明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吴泽艺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余俊鹏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
辛泽西 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
沙垚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亚玲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红军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张青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
张昆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张啸男、段鹏程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琪云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毓强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张德懿、陈俊沂 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
陈亚琦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陈俊睿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陈谦 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武志勇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林羽丰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
林晓辉 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高级工程师
金苗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员
周英惠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周琼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孟宪震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封钰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赵子墨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硕士研究生
赵云泽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赵允芳 《传媒观察》杂志主编
赵成昊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赵金心如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赵树旺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赵振祥 厦门理工学院副校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胡正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胡百精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胡易容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胡康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胡翼青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姚锦云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袁光锋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顾星欣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倪延年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唐海江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
唐润华 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黄公达 上海博物馆学术业务管理员
黄尧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黄佶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告学系副教授
曹华威 乌特勒支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曹萌 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
常民强 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彭伟步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董向慧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副研究员
董铁柱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副教授
覃思源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学院讲师
谢清果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虞淑娟 《南京社会科学》副主编
蔡觉敏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翟学伟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潘祥辉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上一篇:研讨会丨重建“联结”:疫情中的人、社区与媒介
下一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长江文明 国际传播论坛征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