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到来!
征稿:中国新闻史学会博物馆与史志传播专业委员会“百年百城,民族品牌”高峰论坛暨2022年年会会议通知
2022-03-30 15:52:06   来源:中国新闻史学会   
中国新闻史学会博物馆与史志传播专业委员会定于2022年6月中旬在北京·北京工商大学举办“百年百城,民族品牌”高峰论坛暨2022年年会,本次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博物馆与史志传播专业委员会联合北京工商大学共同主办,国家广告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和中国广告博物馆承办。
 
十九大报告指出,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而人民的美好生活离不开我们的城市和民族品牌的建设,也离不开媒体技术的进步、创意和传播。近年来,城市形象、民族品牌、消费故事等成为各学科研究者关注的话题。本届高峰论坛将聚焦“城市形象与民族品牌”,从城市政治文化发展史、经济变迁史、品牌演进史、广告社会史等角度探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打造大国品牌、传承大国精神等命题,献礼为党和国家的“两个一百年”工程,对增强中国文化的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意义和价值重大。
 
我们诚邀各位理事、学术同仁和在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不吝赐稿,共襄盛会。
 
本届大会的有关事项如下:
 
一、论坛主题:“百年百城,民族品牌”
 
围绕该主题,并结合相关领域,会议拟对以下(但不限于)具体议题展开学术讨论:
 
(一)品牌与城市
1、民族品牌创新与探索
2、民族品牌与城市形象
3、传统文化与城市现代化
4、城市IP打造
5、城市历史文化传播
6、技术创新与民族品牌发展
7、民族品牌与媒介传播
8、民族品牌跨文化传播
9、品牌传播与法治
10、品牌抗疫营销
11、智能时代品牌传播发展
 
(二)博物馆传播与建设
1. 博物馆品牌建设与传播
2. 博物馆与城市记忆
3. 博物馆与国家形象传播
4. 博物馆与地方形象传播
5. 博物馆文化内涵研究
6. 博物馆与百年品牌融合发展路径
7. 博物馆、百年品牌与家国记忆
8. 博物馆、老字号品牌与城市名片
9.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与品牌传播
 
(注:论文选题不限于上述具体领域,只要与论坛主题相符即可投稿)
 
二、论坛设置
 
1.专题论坛
 
本次高峰论坛围绕论坛主题和具体议题设置专题论坛。
 
2. 研究生论坛
 
本次高峰论坛将在专题论坛之外设置研究生分论坛。研究生论坛论文议题要求同上。敬请各会员单位积极组织研究生向会务方投递论文,也欢迎各高校研究生自行投稿。
 
三、征稿要求
 
论文截稿日期:2022年5月30日24:00。
 
博物馆与史志传播专业委员会筹备组将在截稿日期之后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编辑成册,并于6月10日前向入选论文作者发出博物馆与史志传播专业委员会2022年会暨高峰论坛的邀请函。一旦论文入选,就默认作者同意论文在会后收入《营销传播研究》集刊,并正式出版。
 
1.请根据高峰论坛的主题撰写相关论文,通过邮箱进行投稿,由组委会进行统一审理。
 
2.所有参会论文须未在其他学术会议、论文集和刊物上公开发表。
 
3.论文篇幅一般控制在6000-10000字以内,论文版式格式要求:
(1)中文标题:黑体小二号,加粗,居中。
(2)作者姓名:楷体四号,居中。标题与作者姓名之间不空行。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楷体五号。姓名与摘要之间空一行。
(4)关键词:3-5个,楷体五号。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5)正文:五号,宋体,一倍行距。关键词后空一行,接正文。
(6)文中小标题,宋体四号,加粗,居中。一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左起排列。二级标题,宋体五号,加粗,左起排列。各级标题与正文间,不空行。
(7)文献引证: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注释置于当页页下(脚注),注释序号用“1,2,3……”标识,每页单独排序。宋体小五号。
(8)参考文献:文章须有参考文献,统一置于文尾。“参考文献”四字,宋体小四号,加粗,左起排列。其他,宋体五号。
 
4.来稿请注明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手机号码、联系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等信息。论文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提交,请自留论文底稿,恕不退稿。
 
5.本次学术会议免收会务费,参会者往返交通费、食宿费自理。
 
四、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
孙铭欣(承办方联络人18810323328)
孟禹熙(承办方联络人15311759167)
高慧(委员会联络人 010-65783621;13671001768)
 
投稿邮箱:
cucggbwg@163.com
 
委员会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中国传媒大学45号楼中国广告博物馆,100024
 
承办方地址: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阳光南大街北京工商大学,100048
 
 
中国新闻史学会博物馆与史志传播专业委员会
2022年3月
 

上一篇:公益讲座第2期预告:邓绍根教授
下一篇:研讨会丨重建“联结”:疫情中的人、社区与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