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星期五) | 报到 | ||
11月5日(星期六) | |||
9:00-9:30 | 开幕式(致辞、宣布中心成立、合影) | 腾讯会议号:461-628-294 | |
9:30-12:00 | 主旨演讲 | ||
14:00-17:00 | 分论坛一:华夏文明的传播考古学研究 | 腾讯会议号:659-369-447 | |
分论坛二:丝绸之路与文明互鉴研究 | 腾讯会议号:841-943-043 | ||
分论坛三:西学东渐、东学西渐及跨文化传播 | 腾讯会议号:451-898-923 | ||
分论坛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及“出海”研究 | 腾讯会议号:896-594-324 | ||
分论坛五:政治与思想史视野下的华夏传播研究 | 腾讯会议号:387-914-070 | ||
11月6日(星期日) | |||
9:00-10:20 | 圆桌论坛:中国本土传播学探索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上半场) | 腾讯会议号:952-642-124 | |
10:30-11:30 | 圆桌论坛:中国本土传播学探索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下半场) | 腾讯会议号:952-642-124 | |
11:30-12:00 | 闭幕式 | 腾讯会议号:952-642-124 |
2022年11月5日(周六)上午9:00-12:00 | |||
腾讯会议号:461-628-294 | |||
主持人:张红军教授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 |||
9:00-9:20 | 主持人介绍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特邀嘉宾 | ||
致辞 | 承办方领导 | 陆延青教授 南京大学副校长 | |
中国新闻史学会 | 王润泽教授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 ||
9:20-9:25 | 宣布成立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考古学研究中心” | ||
9:25-9:30 | 合影 | ||
9:30-12:00(每人15分钟) | 《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价值发现与意义建构》 胡正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新闻与传播研究》主编 |
||
《内省与外传——关于文化经典的对外传播思考》 赵振祥 厦门理工学院副校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
|||
《南非公众的中国认知——基于<寰球民意指数2020>的分析》 张 昆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教授 |
|||
《媒介融合时代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IP化路径》 唐润华 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
|||
《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和中国传播研究的视角比较》 吴予敏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
|||
《中国近代官报起源于<澳门新闻纸>之考辨》 倪延年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
|||
《论“书籍传教”传统与近代华文报刊的兴起》 邓绍根 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新闻春秋》执行主编 |
|||
《面子理论——试论本土化研究如何可能》 翟学伟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江苏省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 |
|||
《重返中国传播思想史的基源问题》 胡百精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
腾讯会议号:659-369-447 | ||
上半场:玺印、青铜与纹饰的媒介考古学 主持人:李晓愚(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 点评人:赵云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胡易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
||
14:00-15:00 (每人12分钟) |
以父祖之名——書寫於青銅器銘文上的江淮邊裔文化 | 吴明明 (北京师范大学) |
借“古”绎“今”:造型美学维度中青铜器纹饰的特殊转化 | 陈亚琦 (清华大学) |
|
玺印制度中的秦汉中国与天下秩序 | 吴泽艺 (东南大学) |
|
Take Shan Shui as Medium: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in Intermedia perspective |
曹华威 (荷兰乌特勒支大学) |
|
青鸟为媒:古代青鸟的信使职能及其演变 | 王明睿 (南京大学) |
|
15:00-15:20 | 评议与交流 | |
15:20-15:30 | 茶歇 | |
下半场:档案、谱牒与声音的传播考古学 主持人:袁光锋(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 点评人:唐海江(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 齐小艳(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特聘教授) |
||
15:30-16:45 (每人12分钟) |
纸档案的时间、空间与权力: 对明代徽州丝绢案的媒介考古 |
王皓然、谢清果 (厦门大学) |
木铎、喇叭与广播: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听觉传统与声音景观 |
杜恺健 (中国传媒大学) |
|
谱牒序跋对中国谱牒传播史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 邢永川 (广西大学) |
|
福源蠡测:先秦儒家福文化观念研究 | 吉峰 (莆田学院) |
|
传播符号学视角下的博物馆艺术展览阐释研究 | 黄公达 (上海博物馆) |
|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中国“第二国歌”的传播史 |
顾星欣 (南京大学) |
|
16:45-17:10 | 评议与交流 |
腾讯会议号:841-943-043 | ||
上半场:古代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 主持人:王蕾(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点评人:朱鸿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 封钰(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
||
14:00-15:00 (每人10分钟) |
古代粟特钱币与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互动 | 齐小艳(河北师范大学) |
丝绸之路、文化融合与人类文明共同体的走向 | 林晓辉(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 |
龟兹佛教体系化及其表现 | 吾提库尔·阿扎提(新疆大学-清华大学) | |
共生交往: 文明传播视域下中国古代航海活动新探 |
王婕(厦门大学) | |
土尔扈特蒙古族“东归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浅析 | 刘壮(西北民族大学) | |
《钦定西域同文志》的中华视野与当代价值 | 周英惠(新疆大学) | |
15:00-15:20 | 评议与交流 | |
15:20-15:30 | 茶歇 | |
下半场:一带一路与当代中国的国际传播 主持人:金苗(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聘研究员,江苏紫金传媒智库高级研究员) 点评人:邓建国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传播系主任) 张毓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 |
||
15:30-16:45 (每人12分钟)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舞蹈审美共同体研究 | 韦思(南开大学) |
“粽”中母国:海外华文媒体传统饮食话语中的民族认同 | 陈俊睿、毛湛文(中央民族大学) | |
“一带一路”倡议下提升对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 庄严(中共广西区委党校) | |
“中国故事”的叙事研究 ——基于沃特·费希尔的叙事范式理论 |
胡康(北京外国语大学) | |
妈祖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发展及其意义 | 曹萌(莆田学院) | |
丝绸之路的文化延拓与国际传播路径探究 ——央视“一带一路”十周年“染指丝路”项目案例分析 |
王曦婧等(清华大学) | |
16:45-17:10 | 评议与交流 |
腾讯会议号:451-898-923 | ||
上半场:近代西学东渐视野中的文明传播 主持人:王佳鹏(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 点评人:刘鹏(《新闻记者》杂志主编) 卞冬磊(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
||
14:00-15:00 (每人10分钟) |
再造“风景”:媒介地理学视角下 近代中国外销画的景观生产 |
方玲玲(浙大城市学院) |
民国时期东南亚佛教报刊与人间佛教传播 | 李翚(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 | |
中国医学卫生观念的转换与重构——基于近代教会医院的媒介性考察(1835-1900) | 孟宪震 (南京师范大学) | |
“西学东渐”文化视域下口罩的中国历史 ——兼论清末民初现代卫生传播意识 |
杨悦(黑龙江大学) | |
从电报到电视: 电通讯技术的传入及其译名的确定 |
杜颖卉(南京大学) | |
海外华文传媒的传播路径探究 ——以华文纸媒在泰国诞生与传播为例 |
张啸男、段鹏程(华东师范大学) | |
15:00-15:20 | 评议与交流 | |
15:20-15:30 | 茶歇 | |
下半场:中华典籍媒介的海外传播 主持人:许媚媚(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 点评人:武志勇(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中国传媒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虞淑娟(《南京社会科学》副总编) |
||
15:30-16:45 (每人12分钟) |
早期《道德经》英译本(1950’前)的经典化与大众化——从“自然”“无为”的翻译说起 | 蔡觉敏(天津师范大学) |
中国历代典籍在海外的翻译、传播与影响研究 | 赵树旺(河北大学) | |
《补江总白猿传》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研究 | 赵成昊(贵州大学) | |
洪迈《容斋随笔》在日本的传播与研究 | 余俊鹏(贵州大学) | |
文献版本与翻译处理——以陶渊明诗歌英译为例 | 朱珂(香港中文大学) | |
接受与转化:从《个人的体验》看鲁迅对大江健三郎的影响 | 刘勇(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 |
16:45-17:10 | 评议与交流 |
腾讯会议号:896-594-324 | ||
上半场: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主持人:林羽丰(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 点评人:孙信茹(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张兵娟(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
||
14:00-15:00 (每人10分钟) |
元宇宙视域下《典籍里的中国》传播创新探析 | 常民强 (平顶山学院) |
媒介仪式、文化展演和身份认同: 互联网公益中古籍的数字化传播路径 |
周琼、王钰婷、赵金心如 (浙江工业大学) |
|
手游的情感叙事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以《原神》为例 |
张亚玲 (黑龙江大学) |
|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 广西宾阳炮龙节的仪式传播探析 |
覃思源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
|
从独白到对话: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创新诠释与国际传播——以《遇鉴文明》为例 | 刘一醇 (南京大学) |
|
视频新媒体出海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以TIKTOK为例 |
卢丹阳、刘锐 (华中科技大学) |
|
15:00-15:20 | 评议与交流 | |
15:20-15:30 | 茶歇 | |
下半场:中国文化“出海”研究 主持人:张 青(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 点评人:朱春阳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大学》常务副主编) 方玲玲(浙大城市学院教授) |
||
15:30-16:45 (每人12分钟) |
流动的身份认同与特殊的双文化人: “润二代”的民间交往角色 |
彭伟步(暨南大学) |
译龙风云: 双百年间“龙”与“Loong”的翻译史 |
黄佶 (华东师范大学) | |
“文化冲突”到“共情、共意空间” ——YouTube平台“刮痧”视频的跨文化研究 |
张琪云(武汉大学) | |
中国文化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的跨文化传播 | 马琳娜(西安工程大学) | |
木兰形象的文化嬗变及其国际化阐释 | 赵子墨(中国传媒大学) | |
《仓央嘉措情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 | 黄尧(贵州大学) | |
16:45-17:10 | 评议与交流 |
腾讯会议号:387-914-070 | ||
上半场:华夏政治传播研究 主持人:吴志远(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 点评人:白文刚(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副所长) 陈谦(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
||
14:00-15:00 (每人12分钟) |
超验、仪式和精英话语权 ——《左传》政治事件中的谣言制造与破除 |
张德懿、陈俊沂 (南京大学) |
无声的诅咒: 宋代灾害谣言的政治信息传播探析 |
刘大明(西南政法大学) | |
明末士人文社与社稿: 主流邸报传播的社会化补充 |
刘桦葳(深圳大学) | |
明帝国晚期的驿递系统与政权衰亡 ——一个传播社会史视角的考察 |
辛泽西(伦敦大学) | |
“中国人在线”——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中国 国族认同的话语(再)生产 |
王志威(爱丁堡大学) | |
15:00-15:20 | 评议与交流 | |
15:20-15:30 | 茶歇 | |
下半场:华夏传播思想研究 主持人:胡翼青(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南京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点评人:李 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赵允芳(《传媒观察》主编) |
||
15:30-16:45 (每人12分钟) |
从德目到媒介: 中国“信”的传播思想与媒介功能 |
谢清果(厦门大学) |
情深文明:礼乐传播中的情感文化结构及其社会功能——兼论中国本土传播学理论的建构 | 董向慧(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 | |
从文学修辞向思想修辞的跃迁: 关于《庄子》的传播修辞学考察 |
王婷(厦门大学、贵州师范大学) | |
传播存在论视域下的华夏传播研究再议 ——《华夏传播研究刍议》发表二十周年近思 |
李承志(山东大学) | |
典范传播:一种理解中国本土传播思想的视角 | 李阳(郑州大学) | |
林语堂的中西媒介思想传播探究 ——基于媒介批评视角 |
石文强(南京师范大学) | |
16:45-17:10 | 评议与交流 |
2022年11月6日(周日)上午9:00-11:30 | |
腾讯会议号:952-642-124 | |
主持人:潘祥辉(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传播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 | |
发言嘉宾 | 发言题目 |
刘海龙教授(中国人民大学) | 《概念生产与本土化》 |
朱鸿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 | 《当下中国自主传播知识体系建设的顶层思维》 |
谢清果教授(厦门大学) | 《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华夏传播视角》 |
邓建国教授(复旦大学) | 《本土与全球:论传播何以成学与知识如何自主》 |
胡翼青教授(南京大学) | 《隐喻与传播学的想象力》 |
胡易容教授(四川大学) | 《符号学中国化的历史逻辑与学理路径》 |
武志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 《老子思想域外传播研究的几点心得》 |
董铁柱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 《作为传播途径的清谈——换一个角度解读魏晋风度》 |
封钰教授(南京大学) |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人文与文化传播》 |
沙垚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 | 《本土化:传播学宏大学术实践》 |
孙信茹教授(南京大学) | 《追寻事实:媒介人类学如何“发现社会”》 |
白文刚教授(中国传媒大学) | 《突破本土化:文明传播的学术视野刍议》 |
姚锦云副教授(暨南大学) | 《“辩论式交谈”与一个华夏传播理论的整合》 |
与谈人与讨论、评议嘉宾: 王润泽、胡正荣、胡百精、张昆、吴予敏、赵振祥、唐润华、倪延年、邓绍根、翟学伟、张毓强、朱春阳、刘鹏、赵云泽、唐海江、张兵娟、李红、黄佶、彭伟步、齐小艳、蔡觉敏、方玲玲、李翚、卞冬磊、曹萌、吉峰、刘大明、林晓辉、周琼、董向慧、赵树旺、常民强、陈谦、李晓愚、孙信茹、王蕾、金苗、袁光锋、王佳鹏、林羽丰、吴志远、张青、许媚媚、马志浩等以及其他与会人员。 |
2022年11月6日(周日)11:30-12:00 | |
腾讯会议号:952-642-124 | |
主持人:张红军教授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 |
大会总结 | 潘祥辉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传播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 |
闭幕致辞 | 王润泽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
姓名 | 单位 |
马琳娜 | 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高级工程师 |
王志威 | 爱丁堡大学社会与政治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生 |
王明睿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
王佳鹏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
王钰婷 |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 |
王婕 | 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
王皓然 |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
王婷 | 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
王蕾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
王曦婧、聂子坤、王怡昊、尹柔涵、胡馨尹 | 清华大学本科生 |
韦思 | 南开大学艺术与美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
毛湛文 |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卞冬磊 |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
方玲玲 | 浙大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教授 |
邓建国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
邓绍根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
石文强 |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
卢丹阳 |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研究生 |
白文刚 |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
孙信茹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
邢永川 |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吉峰 | 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朱春阳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
朱珂 |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与宗教研究系硕士研究生 |
朱鸿军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
庄严 |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副教授 |
刘一醇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
刘大明 |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
刘壮 | 西北民族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 |
刘勇 |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Instructor |
刘桦威 |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
刘海龙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
刘锐 |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 |
刘鹏 | 《新闻记者》杂志主编 |
齐小艳 | 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特聘教授 |
许媚媚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 |
杜恺健 |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讲师 |
杜颖卉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
李阳 |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
李红 |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
李承志 |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
李晓愚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
李翚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副编审 |
杨悦 |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
吾提库尔·阿扎提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吴予敏 |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
吴志远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 |
吴明明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
吴泽艺 |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
余俊鹏 |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 |
辛泽西 | 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 |
沙垚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 |
张亚玲 |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
张红军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
张青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 |
张昆 |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
张啸男、段鹏程 |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
张琪云 |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
张毓强 |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
张德懿、陈俊沂 | 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 |
陈亚琦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
陈俊睿 |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
陈谦 | 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
武志勇 |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
林羽丰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 |
林晓辉 | 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高级工程师 |
金苗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员 |
周英惠 |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
周琼 |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
孟宪震 |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
封钰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
赵子墨 |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硕士研究生 |
赵云泽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
赵允芳 | 《传媒观察》杂志主编 |
赵成昊 |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
赵金心如 |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
赵树旺 |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
赵振祥 | 厦门理工学院副校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
胡正荣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
胡百精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
胡易容 |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
胡康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
胡翼青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
姚锦云 |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袁光锋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
顾星欣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
倪延年 |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
唐海江 |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 |
唐润华 | 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
黄公达 | 上海博物馆学术业务管理员 |
黄尧 |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
黄佶 |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告学系副教授 |
曹华威 | 乌特勒支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
曹萌 | 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 |
常民强 | 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
彭伟步 |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
董向慧 |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副研究员 |
董铁柱 |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副教授 |
覃思源 |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学院讲师 |
谢清果 |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
虞淑娟 | 《南京社会科学》副主编 |
蔡觉敏 |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
翟学伟 |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
潘祥辉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
上一篇:研讨会丨重建“联结”:疫情中的人、社区与媒介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