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琼在致辞中表示,重庆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正立足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双重定位,构建与城市战略目标相适应的新闻舆论格局。近年来,重庆创新完善全媒体生产传播架构,打造系列品牌IP,在第三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斩获12项大奖,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项;同时高起点建设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连续5年位居全国前五。她强调,本次年会落地重庆,既是对重庆新闻传播事业的认可,更为重庆带来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期待与学界专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深度融合。

董洪川介绍,四川外国语大学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涉外人才培养高地,今年恰逢建校75周年,其新闻传播学院也迎来建院20周年。学校已开设27个语种、55个本科专业,形成多层次办学体系,新闻传播学科成为重庆市重点建设学科。通过与重庆市委宣传部共建重庆国际传播学院,学校在短视频创作、影视译制、国际会展语言服务等领域成果丰硕,已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契合地方需要的国际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此次承办高规格学术年会,既是学院20周年院庆的重要纪念活动,更是对学校学科建设水平的充分肯定。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隋岩教授致辞
隋岩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新闻史学会作为我国新闻传播学领域唯一直属教育部主管的全国性学术团体,自1989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拥有23个专业委员会、223个团体理事单位的重要学术社团组织。两年一度的学术年会更被誉为学界的“学术盛会”。在全媒体发展与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坐标下,学会肩负着引领学术创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使命。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以本次年会为平台,深化理论研究,凝聚学界智慧与力量,共同推动中国新闻传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开幕式后,举行了中国新闻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议,学会秘书处向理事、会员代表作理事会2025年度工作报告。
大会主题发言环节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支庭荣主持。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程曼丽,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以及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隋岩先后发表主旨演讲。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吴世文,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周葆华进行点评。
下半场由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庆国际传播学院)院长刘国强主持,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浙江传媒学院校长韦路等专家分享前沿观点,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红军,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陈先红担任点评嘉宾。
本次年会议程丰富多元,除大会主题发言外,还精心设置了1个期刊主编论坛、2个院长论坛和23个专业委员会分论坛。其中,院长论坛聚焦“国际传播专业与学科建设”“智媒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两大核心议题,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齐聚一堂,共商学科发展大计;期刊主编论坛则汇聚了新闻传播学领域多家权威期刊的负责人,探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路径。23个专业委员会分论坛更是亮点纷呈,涵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前沿、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观念与路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外新闻传播事业历史与现状、数智时代新闻传播理论革新、新闻传播教育与学术发展的中国经验、新时代新闻传播专业实践创新等热点议题,为新闻传播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贡献智慧。
11月22日晚间,举行了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工作会议。在会议上,学会常务理事、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国强就年会筹办和组织工作向常务理事会作详细报告。此外,与会常务理事、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还对2026年上半年学会工作计划、二级机构换届工作管理规定、学会日常信息报送工作规范化等事项展开讨论。

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严功军致闭幕词
11月23日中午,中国新闻史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举行闭幕式。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隋岩在总结发言中,对承办单位团队专业、周密、细致的组织和服务工作致以诚挚感谢。他表示,学会将以本次年会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契机,更好履行国家级学术团体的使命与职责。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严功军在闭幕词中表示,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将继续积极参与学会建设,立足学校在国际传播研究领域的优势与特色,为推动我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供稿:学会秘书处)
上一篇:中国新闻史学会2025学术年会论文入选名单
下一篇:最后一页